12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讲话稿 >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大会上讲话(8页)]

| 浏览量: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科技自身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需要。今天,我们能在这里召开大会,宣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充分说明了在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中,基础研究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大家都知道,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整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知识,基础研究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通过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的知识,为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当前世界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给予基础研究和整个科学研究以强大的支持,才能进一步促进知识的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为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今天的基础研究必须从全球的范围,从国际竞争力、经济的转轨和转型以及以知识为基础的国家整体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出发来考虑。

建国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基础研究机构,调整和创办了一批重点大学,在主要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综合的学科体系,奠定了我国科技发展较强的基础;在党和国家科技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已经培养和形成了一支以中科院、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素质较高的基础研究骨干队伍,一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的年轻学术人才正在迅速成长;国家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以及各种专项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了基础研究的稳定发展,形成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基本格局;同时,基础研究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科学成果,如金融数学研究、油气形成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水稻基因组研究等,为解决经济建设和产业进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近年来,我国继续在一些重要的学科领域内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如:轻子质量精确测量、蕨类植物分类研究、澄江动物化石群等;一些研究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1989-1995年我国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平均年增长率为12.8%,SCI论文总数排名从1986年的第25位跃居至1997年的第12位;我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数1997年已达世界第9位,位居第三世界国家之首。在国际上的一些重要学术刊物上,如《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也正在迅速增加。

然而,我国的基础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如缺少原始性的创新研究,缺乏稳定和吸引优秀基础研究人才的有效机制和措施,研究课题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等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结合不够,多学科综合交叉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针对上述问题,去年六月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着重研究了发展我国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会议决定编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由科技部负责组织实施。随后,江泽民总书记对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纪要"又作了重要批示:"基础研究很重要。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史已经充分证明,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我们体会,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九五"和2020年以及下一世纪中叶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确保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迫切需要;规划的实施对振奋我国科技界的创新精神,增强基础研究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将成为20世纪末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而载入我国科学发展史册。

编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要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示精神,在现有对基础工作研究布署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领域,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创新的基础研究,为解决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培养一批有高科学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强化基地建设,提高科学水平,并以此带动我国基础研究乃至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和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重点应有所侧重。要按照第三次会议"纪要"提出的原则,对于自由探索的研究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面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主要通过规划、计划的实施去推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要与"863"计划、"超级863"计划、"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密切联系,分工衔接,有机地构成我国科技工作的整体合理布局。

为了按照"纪要"精神切实制定好"规划",科技部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和研讨会,邀请全国各有关方面的科技专家和部门管理专家出谋划策,深入研讨。我们还多次对全国科技界,包括有关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等就制定规划的设想和要求做了情况介绍。在各方面专家进行大量的研讨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归纳了重点学科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和科学前沿,为制定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了组织和实施好规划工作,根据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科技部聘请了以周光召为首的19位对基础研究工作和国家重大需求有深入了解、能充分反映科技界意见的科学家正式成立了专家顾问组,负责对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的咨询、顾问、评议和监督工作,以充分保证"规划项目"选题、评审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还共同成立了"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联合办公室",受理规划项目的申请。经过"专家顾问组"和"联合办公室"的辛勤工作,并经过认真、严格的项目评审程序,最终在200多项的项目建议中遴选出了首批拟将正式启动、实施的15项优选"规划项目"。在这里我特别要向专家顾问组及参与评审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这批项目从总体来看,都是以国家重大需求战略目标为导向,突出基础科学问题,鼓励多学科交叉,强调优势研究力量的组合和集成。归纳起来就是三个特征,即: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能性。时代性,也就是国家需求,即基础研究要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实力增加的需求,要满足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迅速增长的需求,要满足科技发展战略的需求;科学性,既要努力遵循基础研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又要体现出交叉、综合的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的特点和趋势;可能性,即要根据国情,充分发挥中国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好突破点,组织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协同作战。

关于这批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

1. 要进一步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是战略性的基础研究规划,承担规划项目的科研队伍是我们国家一支重要的战略性科研力量,希望承担项目的科学家要充分认识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完成好规划的各个项目。。

2. 要突出创新。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基础研究要有创新,要追求高学术水平。因此,对这批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的要求还是要"创新",要创造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要争取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出突破性的成果。

3. 要努力形成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使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够在参与重大的科学攻关中得到锻炼,迅速成长。

4. 提倡大力协同,加强优势集成。项目的组织要促进强-强联合,将国内有优势的的工作和队伍结合、协调在一起。

5. 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完成项目。规划项目的实施,要始终贯彻竞争机制。在工作中不断优化队伍,提高水平。通过实行"大项目稳定,小课题滚动"的方式,将新思想、新课题、新人物结合进来。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优秀科学家之间的相互探讨和合作,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最后,应当指出规划项目只是整个规划的一部分。规划还包括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容;同时,规划是全国基础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还有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等。我们应该协调好所有这些资源,建设好国家基础研究的体系。

面向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基础研究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影响日益深远。我们将逐步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基础研究一定会在下世纪中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一定会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讲话 会上 发展规划 国家重点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大会上讲话(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