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事迹200字(4篇)
篇一:党史事迹200字
优秀党员事迹(一)
一、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一)人物事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1916年,他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随后,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
(二)精神品质
1.敢为人先。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伟大创举,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方向。
2.鞠躬尽瘁。李大钊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以及中国革命的进步胜利,殚精竭虑,来回奔波,不辞辛苦。
3.英勇不屈。李大钊同志在面临反动军阀的严刑拷问和绞刑架时,面不改色,慷慨赴义。
二、刘胡兰——领袖两度题词的女英雄
(一)人物事迹
刘胡兰,山西文水人。她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吃苦耐劳,性格很倔强。1942年,10岁的刘胡兰加入了儿童团,发传单、送情报、侦察敌情,小小年纪,就为抗日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1946年6月,14岁的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区委会明确待其年满18岁时再转为正式党员。而后,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当地的地主武装也乘机猖狂反扑,文水地区形势恶化。刘胡兰接到了转移通知,但她以自己年龄小容易隐蔽为由,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最后批准了她的请求。在危险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占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947年1月8日,敌人突袭了云周西村,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叛变投敌,供出了云周西村的革命干部和党组织。1月12日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鸣锣召集全村群众到村南的观音庙前开会,刘胡兰为了不连累群众,走出屋来,被敌人押到观音庙。敌人当着她的面,用铡刀铡死了6个村干部,铡死一个就问她一句:“你说出共产党员来,就不杀你了!”刘胡兰说:“我死也没说的。”敌人又说:“你自白了,给你家里一份地。”刘胡兰说:“你给我抬一个金人来,我也不自白!”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完,非常镇定地躺下去,把自己的头伸到了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该题词后因战乱遗失,于是毛主席在刘胡兰烈士就义10周年之际,重新为她题词,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二)精神品质
1.敢于担当。刘胡兰从小就参与革命团体,为抗战救国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反扑,她毅然决然留下来坚持斗争;在敌人围捕时,为了不连累群众,她主动走出屋来,直面敌人。
2.英勇无畏。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血淋淋的铡刀,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展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英雄本色。
三、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一)人物事迹
焦裕禄,山东淄博人。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面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他带领全县人民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踏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忍着肝病的折磨,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有时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拿不住笔,他仍然坚守岗位、冲在一线。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心里装着全县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他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植树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
(二)精神品质
1.亲民爱民。焦裕禄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总是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还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2.艰苦奋斗。无论风霜雪雨,焦裕禄总是身先士卒,靠着自行车和铁脚板跋涉5000余里,全身心投入封沙、治水、改地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3.科学求实。焦裕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把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
4.迎难而上。对危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三大灾害——内涝、风沙、盐碱,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惧风险,积极探索治理“三害”的科学办法。
5.无私奉献。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即使身患肝癌,疼痛难忍,也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二:党史事迹200字
精品文章
《党史征程感人事迹材料》
党史征程感人事迹材料一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充满了感动。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
精品文章
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党史征程感人事迹材料二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非常引人注目,皮带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国才。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实在饿得不行时,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便将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带切成细条嚼进肚子,来充饥救命。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红军将士曾回忆说,这是草地上最抗饥的东西。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其实呀,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牛皮丝,看得见,捞不着……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精品文章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鞋底的美味佳肴歌。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
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
精品文章
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党史征程感人事迹材料三
风儿在怒吼,雨儿在哭泣。连风雨都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感动。长征,二万五千里,红军战士靠自己的双腿完成多么巨大的艰难行程。这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段艰苦的岁月吧。
看,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汹涌无情。敌人的枪弹更是疯狂而残忍,但战士们并没有因此害怕、退缩,鲜血染红了一根根乌黑、冰冷的铁链,他们仍是前进、前进……终于他们登上了对岸桥头阵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听,在无边的草地上,老班长用和蔼的声音叫小同志把鱼汤喝下。他们的粮食已经断了好几天了,菜地里的野菜也已被挖尽。饥饿,像一只只无形的怪兽,随时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老班长用一根生了锈的鱼钩,好不容易钓到了一两条小鱼,用它煮成鱼汤给小战士喝,自己却没舍得喝一口。在其他战士走出茫茫草地的同时,他却永远倒下了。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那些英烈的背影也已日渐模糊。每当想起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依旧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世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长征的事情。有时学习就像长征,它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激励我们,使我们进步。为奥运备战的运
精品文章
动员们就像在长征,面对着敌人,他们总是很冷静的,用自己的毅力和实力,获得辉煌的成就。生活也像长征,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次次的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让我们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继往开来,在社会主义新长征中建功立业。让长征永远在我们心中。
党史征程感人事迹材料四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精品文章
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党史事迹200字
党史上的杰出青年事迹材料
《青年领袖王鹏的光辉一生》
王鹏,一位杰出的党史青年领袖,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光辉。在他的青年时期,他是一名党史组织的活跃分子,始终秉持着共产主义的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努力。
王鹏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这也激发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和赤诚。他在学校学习努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时刻关心着工人、农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利益。
在党史组织的影响下,王鹏逐渐成长为一名积极的共产主义者,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党史组织的青睐。他被派往基层工作,并在那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多次组织工人和农民进行维权行动,帮助他们争取利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王鹏在政治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不仅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出色,在党史的多个领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一直奋斗在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道路上。
然而,王鹏的光辉一生也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他曾多次受到敌人的打压和迫害,甚至被关押。但是,他始终坚定不移地奋斗着,绝不屈服于敌人的压力和威胁。
王鹏的一生充满了光辉,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他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激励着无数青年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篇四:党史事迹200字
党史英烈人物功勋事迹材料
《党史英烈人物功勋事迹材料》
在革命斗争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党史英烈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功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以下是一些党史英烈人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伟大事迹。
1.朱德: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人之一。在长征中,朱德带领红军艰苦跋涉,经历了艰难险阻。他的坚韧和不屈精神,是中国人民的楷模。
2.刘少奇: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党的组织建设和革命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3.王若飞: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员,曾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在战斗中英勇无畏,为保卫祖国、抗击侵略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4.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革命斗争中不畏强暴,坚定信仰,英勇斗争,最终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生命。
以上这些党史英烈人物的事迹,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他们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坚定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而不懈奋斗。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些英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党史事迹200字 党史 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