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七一讲话)

| 浏览量: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0 100 周年大会

 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0 10 篇汇编(七一讲话)

 自觉承担起学习、宣传、阐释、研究讲话精神的职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讲话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程、阐明了我们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贡献、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揭示了我们党形成的精神谱系,是一篇蕴含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纲领性文献,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出了九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三个要求是“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准确领会讲话精神、及时宣传讲话精神、深入研究和阐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自觉承担起学习、宣传、阐释、研究讲话精神的职责使命。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哲学有了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新突破、呈现出新面貌、迈上了新台阶。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结合社科联实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承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理论密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理论自觉、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推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要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断提升社科界宣传阐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为人类自身解放提供了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为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指南;是开放的理论,为解决时代课题提供科学指引。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并用这种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云南要着力发挥好云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 XX“四大平台”的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断提升社科界研究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刻阐释、深度解读,为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作出理论贡献;我们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强调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工作”,深入研究云南

 在全面 XX 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问题。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不断提升社科界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能力。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奋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时代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我们将坚持立足中国、植根云南,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充分挖掘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社科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真正做到“真、情、实、意",切实发挥好“联系各方、组织协调、整合资源、构筑平台、支持激励、推介成果、指导管理"的作用,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界知识分子工作,努力把社科联 XX 成为“社科之家”。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军队院校)要发挥整体效能,社科联要发挥“联”的优势,在“联系”中凝聚力量,在“联手"中拓展工作空间,在“联络"中增进感情,在“联合"中体现作为。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 坚持把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通过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

 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夙愿,百年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百年史诗般的不懈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是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还是从“全面 XX”到“全面建成”,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期”,无论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还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都无不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的更高追求。一举改变了西方现代化的三大路径依赖,即“中国现代化不以殖民他国为条件,不以单纯的资本驱动为条件,不以人的阶级压迫为条件",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一、经济更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基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经济,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 xx 道路,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基层意愿、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全面吸纳全球智慧和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基础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打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之际,成为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唯一主要经济体。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大关,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 1 万美元,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好成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发电装机容量、互联网基础设施 xx 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标志的经济指标如期实现。

 二、民主更加健全 让人民享有全过程的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长期不懈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基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就“坚持和完

 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总体性设计与制度化安排。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实现了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促进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三、科教更加进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从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到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跃升,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到“动车”飞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科技实力逐渐进入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和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2020 年,我国研发(R&D)经费支出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xx%。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00 年的x 年提高至 2020 年 xx 年,基础教育巩固发展,全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 XX%,进入普及化阶段。

 四、 文化更加繁荣 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战略任务,又是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革命文化的创立者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从“二为"方向到“双百"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没

 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上升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 XX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社会主义文化 XX 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境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并就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等进行制度安排。从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到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从榜样力量的引领到时代新风的弘扬,从提升文明素养到壮大志愿服务,从文化事业繁荣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五、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早在社会主义 XX 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坚持一手抓安全、保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大会上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