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1年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伟大光辉事迹心得体会2020

| 浏览量:

 1 2021 年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伟大光辉事迹心得体会

 这是一个充满遗憾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于 2021 年 5 月 22 日 13 时 07 分在长沙逝世,享年 91 岁。

 袁隆平先生走了,带着他的两个梦。

 岁月磊磊,国之栋梁,日夜兼程,为我们吃饱吃好而努力。

 这里有段关于袁隆平先生的谈话剪辑: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90 年过去,我成了正儿八经的“90 后”。我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至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有 55 个年头。我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人民生活颠沛流离,少年时我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满目疮痍的土地,我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我就对父母说,我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我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

 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我的选择。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安江农校地处偏远,临行前,学校的领导告诉我,那里很偏僻,“一盏孤灯照终身”,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想,能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没想到,去了不久,就碰上困难时期。我当时想,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

 一天,我看到一些农民从高山上兑了种子,担回来种,就问他们,为什么跑到那么高的山上去换种呢?他们说,山上的种子质量好一些,产得多些。他们接着还说了一句话,叫做“施肥不如勤换种”。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农业上增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良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此以后,我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资料源于人民资讯网)

 “吃饭是天下第一桩大事!”“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每每看到这两句话,都让人泪目,这么朴素的话,这么恒久的决心与毅力,袁隆平老先生,一干就是 50 多年,日复一日,甚至在袁隆平先生 90 岁的时候,还

 说力争让团队早日完成每公顷 18 吨的高产攻关,做好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的生产应用。

 “老翼伏励,志在千里”,袁隆平老先生的“志”在天下粮仓充足,在每一个人都吃饱饭,好好吃饭。

 再读袁隆平先生写给母亲的那封《稻子熟了》,更是难过不已。

 “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安江可好? 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 隔着 21 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味道。

 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截取自袁隆平先生给母亲的一封信原文片段)

 没能多陪母亲,是他的后悔和遗憾。

 他的时间都大多用来研究水稻,为我们而奔波劳碌着。人间播种子,天上洒甘霖,我们永远铭记。

 昨天,袁隆平先生走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生也走了。

 最让人破防的是这么一句话“小行星 17606 去陪 小行星 8117 了”。

 1999 年 10 月,第 8117 号小行星,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1 年 5 月,第 17606 号小行星,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被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国士无双,星河长明,山河送行。

 而我们,在这些老前辈所为之努力奋斗的美好时代里,且行且珍惜。怀着对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敬畏,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才对得起前辈们的付出, 才对得起日月星辰山川大地, 才对得起所爱及所得。

 最后,感恩每一粒米, 感恩每一个劳作者, 感恩每一位为我们的幸福而努力的人 愿医食无恙,山河无忧。

 袁隆平先生先 进事迹观后心得体会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

 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

 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袁隆平先生先进事迹观 后心得体会

 曾有不少人问过袁隆平:此刻大家称您为“杂交水稻之父”,当初,您为什么学农,为什么走上研究杂交水稻这条路的呢 袁隆平回答:“学农缘于一次偶然:小学一年级时一次郊游,教师带我们到一个私人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子红红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时,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演,影片里有一个镜头,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这些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田园确实太美了,就想长大后学农,如果那时教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又苦又穷又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其率真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笑声。

 因为儿时的这个愿望,高中毕业后,袁隆平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 年,袁隆平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成了一名教师。

 因为这个偶然的选择,至今,袁隆平已在田间忘情忙碌了 50 多载了。

 袁隆平先生先进事迹观后心得体会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小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

 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 500 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 年,袁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 2 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 20%,到 20xx 年全国累计推广 38亿亩,增产稻谷 3600 亿公斤。

 1995 年,袁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xx 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 5000 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 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xx 年,“超级杂交稻”到达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 400 位院士评选为“20xx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xx 年 12 月 12 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名民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 800 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 2005 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 7 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职责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先生先进事迹观后心得体会

 国庆假期,我有幸读了《袁隆平》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袁隆平爷爷小时候真是“人小志气高”,值得我们学习啊!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袁隆平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饿死在路边的惨景。这个时候的袁隆平在想:我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多年以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袁隆平,大家都会想到他头戴稻草帽,天天在地里的劳动形象。袁隆平为了中国的老百姓,他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要当农业科学家的愿望。1953 年,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毅然来到家乡到农校当老师,但好景总是不长,一种饥荒在湖南西部爆发,袁隆平亲眼看到父老乡亲们没有饭吃,有的甚至饿死的惨景。袁隆平心里不能平静“我一定不再让老百姓挨饿”这句话,天天浮现在袁隆平的脑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种下种子打出许多粮食,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一直在袁隆平心间。

 后来,袁隆平天天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做实验,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这个品种的种子,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袁隆平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看袁隆平爷爷小时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时候都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可我呢……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剧院看表演,看着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长大要当演员;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又嚷嚷要当航天员,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看到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事无成。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为目标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杂交 水稻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