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两会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
1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5 5 篇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一 三月的北京,草木萌发,春意盎然。2021 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
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数千名代表委员从四面八方汇聚北京,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共襄伟业。今年的两会必将广泛凝聚共识,激发奋斗动力,团结亿万人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再创辉煌。
回望来路,自豪无比。2020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形势错综复杂,挑战艰巨异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取得战“疫”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发展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
放眼明天,信心满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此刻,百年变局仍在加速演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到新的关口,民族伟大复兴使命催征。多重蕴意,多项任务,多个挑战。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团结是最强的力量。以全国两会为契机,广大代表委员们要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努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凝心聚力履职尽责,画出最大“同心圆”,寻找最大公约数,形成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新起点呈现新气象,新征程须有新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瞄准关键点,聚焦“十四五”,抢抓创新发展机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完善发展新格局,明确施工图和时间表,全力确保开好局、起好步;要夯实基础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民族复兴积蓄动力;要找准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春风浩荡满目新,征衣未解再跨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放眼百年目标,志在伟大梦想,我们需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我们相信,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 14 亿中国人民的团结拼搏,我们定能迈准迈稳新征程的第一步,干出新气象、干出新成效,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二 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草案,是 2021 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此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里提及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怎样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协同作用、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庆华在“北大光华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上发表《城市群、城市协调发展和人均福利》主题演讲时,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张庆华分析,从城市化的质量来看,我国城市系统结构不合理,城市两极分化,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显著低于最优规模,只有少数城市规模较合理,还有极少数城市规模过大。绝大多数城市人口不足和少数城市人口过多带来较大的福利损失,因此,高质量的城市化亟需规模合理的城市系统。
那么,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张庆华认为,需要通过城市群的建设来促进城市系统的协调发展,她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完善要素市场,提升城市群内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城市群内产业发展;第三,优化城市群内特大超大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中国城市系统结构不合理,城市两极分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城市的总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到 2018
年末,城市化率已达到 59.58%,城市人口总量 8.3137 亿。但是,从城市化的质量看,中国城市系统结构不合理,城市两极分化。
上图显示了 2010 年中国地级市的规模合适度指数,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显著低于最优规模,只有少数城市规模比较合理,此外,还有极少数城市规模过大。
怎么定义规模合理与否呢?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居民福利水平随着城市总人口规模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上图显示了人均福利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倒 U 型关系,在曲线的左边部分,人口规模增大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占优,人均福利增大;在右边部分,人口规模增大所带来的拥堵效应抵消了集聚效应,人均福利降低。最优规模恰在两种相反效应的平衡点。因此,每个城市的最优规模取决于该城市的产业结构、公共品服务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我们定义:城市规模合适度指数=实际规模/最优规模。(注意:不是绝对规模大就好,小就不好,而是合适才好)。
基于 2010 人口普查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我们计算了每个地级市的规模合适度指数。理论上说,在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城市的规模会偏大,而不是小于最优规模。可是,2010 年,我国大约 88%的地级城市人口规模不到最优规模的 40%,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产要素的空间错配以及较高的隐形移民成本。绝大多数城市人口不足和少数城市人口过多造成了较大的福利损失,一半以上城市福利损失超过 30%,有 22%的城市福利损失甚至大于 44%,高质量的城市化亟需形成规模合理的城市系统。
高质量的城市化,如何破局? 建设城市群,促进城市系统协调发展 从 2015 年 3 月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到 2019 年 2 月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十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设规划。
以上十大城市群的 GDP 之和占全国 63.45%,人口占全国 61.83%。城市群促进城市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第一、通过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带动群内其它城市发展,使规模不足的城市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且缓解过大城市的拥堵问题;第二、整合和协调布局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群内城市的整体集聚效应之潜力。
如何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呢?关键在于城市群内城市的有机联系和要素市场的一体化。
上图是 2018 年中国夜间灯光强度地图,红色代表夜光强度高(近似代表经济活动强),白色边界勾勒出十大城市群。可以发现,一些城市群比如兰西、呼包鄂榆、哈长、北部湾、长江中游等群内夜光分布稀疏而离散,显示群内城市的联系较弱;反之,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群内夜光分布致密而均匀,显示群内城市的联系较强。
再看上图,展示了同时期十大城市群的平均群内城市规模合适度指数,可以发现前一类城市群的平均规模合适度较低,而后一类城市群的群内城市平均而言,规模更合理,发展更协调。
再看同时期不同城市群内的要素空间配置效率,这就像考察城市群内的血液流动畅通与否。
先看劳动力要素,上图中,横轴代表城市群内移民的便利程度,纵轴表示城市群内平均城市规模合适度指数,可以看到两者是正相关的,这揭示出劳动力流动越自由的城市群,群内城市发展规模越合理。
再看资本要素。上图中,横轴代表市群内资本空间配置的无效性(用群内城市所面临的实际资本成本的方差大小来衡量, 方差越大, 市场一体化程度越差),纵轴表示城市群内平均城市规模合适度指数,可以看到两者是负相关的,这反过来揭示空间资本配置越好的城市群,群内城市发展规模越合理。
如何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协同作用, 促进城市协调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发力 综上所述,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要素市场,提升城市群内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在劳动力市场,要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降低各类显性和隐形的移民成本。
上图显示了我们估计的两两城市对之间的移民便利度。用“1”减去这个值,表示移民的效用损失,可见我国的移民成本还很高的,特别是跨省移民。横轴是两两城市间的空间距离,距离越远,移民成本越高。这里有文化的也有物质的因素,在
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移民成本还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来自移民目的地城市对移民是否有支持的政策环境,有显性的成本如户籍,还有很多隐形的成本,比如移民求职的便利性、安家落户的便利性和享受各种公共品服务的便利性(医保、子女教育等)。
另外,在资本市场上,要改变依城市行政级别分配资源的传统。
上图显示,行政层级越高的城市私营企业面临的实际资本成本越低,因此,要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此外,在土地市场上,要逐步建立地区性土地指标交易市场,更有效利用国土空间资源;完善土地市场化分配机制;特别是在工业用地分配上,完善的市场会释放有价值的价格信号,反馈给政府,政府才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各地比较优势,合理供给各类工业用地,促进地区间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要合理布局和协调城市群内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如此才能提升城市群内城市的整体集聚效应之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城市群内多样化城市(diversified city)和专门化城市(specialized city)并存和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上下游产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co-agglomeration)。举例来说,美国新泽西州的生物制药业在全美领先,该州有几个小城市,是专业化的制药基地,比如 Edison, New Brunswick ;全州布局了生物制药上下游产业,比如科技研发实力全美领先,有 700 各实验室;兼有化工品及医药产品、电子产品、工业用机器、运输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
第三、优化城市群内特大超大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上,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土地开发,提高不同区位住房供应和区位价值之间的空间匹配度,力求在发挥集聚效应的同时,减少通勤和拥堵成本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合理发展都市圈。
上图展示了某大城市楼面供给的空间错配情况:在生产性区位价值和宜居性区位价值双高的地方,楼面供给反而低于区位价值双低的地方,这加剧了房价飙升和提高了通勤成本,不利于居民福利。
总之,“十四五规划纲要”作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提出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升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才能够更好发挥城市群的协同作
用,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助力形成规模合理的城市系统,提高居民福利;同时,合理布局产业有助于提升城市群内城市的整体集聚效应之潜力,推进高质量的城市化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三 过去一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在不平凡之年书写了非凡答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医学卫生领域的代表和委员将带来哪些备受关注的建议? 葛均波建议: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警惕圈地挂牌附属医院 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一直是近两年来医学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去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得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今年带来多份提案,其中关于《关于建立更合理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医疗人才质量》的提案,继续呼吁建立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另一方面让导师和研究生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国医学本科生培养以 5 年制为主,毕业后是 3 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保留了 8 年制医学博士培养。然而,数个复杂的体系并存让师生产生困扰,其中包括了科研型硕士(科硕)、临床型专业硕士(专硕)以及“四证合一”硕士等,这也令学生始终处在疲于应付考证和考试的状态,没有时间潜心钻研科研课题,更不可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他建议,以目前的医学教育为基础,构建新的以培养全科医生为重点的“5+3”一体化医学博士学位培养体系。明确“5+3”一体化是以培养合格的医生为重点,参照国际医学学位标准,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此外,针对近年来高校和医院合作过程中所暴露的“跑马圈地”、“唯数量论”等问题,葛均波带来了《关于警惕急功近利跑马圈地式挂牌附属医院》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指出,部分高校为了提升在业内“排名”,忙着办医学院;医学院为了提升在行业的声誉,开始盲目圈地挂牌附属医院。有的医学院上午挂牌一所附属医院,下午在另一个地方挂牌另一所附属医院。这种盲目扩张管辖的做法导致一所
医院同时成为多家高校附属医院现象更为普遍,还有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甚至多达50 多家。
葛均波院士认为,目前部分高校对挂牌附属医院分工不明确;同时,对于高校挂牌的附属医院资质的审查也过于宽松。他建议,高校与医院确定附属关系后,就要明确双方的义务与权利,高校应对附属医院做出明确的工作认定和区分;此外,对挂牌医院数量要加以控制,坚决消除唯数量论思想,原则上一所医院只能被认定为一所医学本科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医院挂牌之后重视质量控制,严格管理,以保证医院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并定期进行再审核。
王岩建议:设立“健康管理师”岗位,把好疾病预防关口 近年来,我国基层卫生机构逐步实现全覆盖,大健康模式已经初具雏形。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正在逐年升高,目前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 3.3亿,糖尿病患病人数 1.3 亿,基层卫生机构健康管理压力增大,健康管理体系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岩表示,目前我国家庭医生数量不足,且仍以治病开药为主。根据《卫生与健康统计年鉴 2019》数据,至 2018 年底,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 2.2 人,距 2030 年每万人 5 名全科医生的目标,有近 40 万的缺口。
此外,健康管理人员缺乏、工作强度大与医护协作不畅,这些因素制约着家庭医生的发展,家庭医生也无暇深入社区、入户指导。居民也尚未形成“治未病”的思想和“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理性择医观念。
为把卫生健康从“得病就医”继续前移,把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健康维护、未病先防、慢病防治、康复护理、老年颐养”的防病保健模式,王岩建议在城市社区设立“健康管理师”岗位,从而形成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位一体”健康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王岩建议,加强医疗保险对健康管理的资金支持,健全服务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让健康管理师得到社会认可,让健康管理概念深入人心。
杨杰孚建议:出台 AED 国家标准,提升心血管急救能力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在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因心脏猝死者超过一半,其中一大部分猝死发生在院外。猝死的发生机制是心室颤动,对于心室颤动最有效的就是除颤器除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建议出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国家标准,并培训推广 AED 使用。
杨杰孚表示心脏病猝死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是 4-6 分钟,要求第一目击者及时施救。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目击者不是医务人员,错过抢救时间而发生死亡。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 AED,但由于社会上对 AED 知晓率低,很多人既不知道 AED 的功能,也不会使用 AED 除颤。即使有人会使用,也担心救治失败承担法律风险而不敢施救,所以我国 AED 推广受到很多限制。
为了进一步推广 AED 的普及,杨杰孚表示,他在提案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是我国人均拥有 AED 的数量相比发达国家较少,首先国家要大幅增加 AED 数量,由国家出资、企业捐赠、单位自行购买等方式在机场、车站、体育馆、企事业单位等地放置 AED。
二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国家标准,由行业学会联合培训推广 AED 使用。在培训推广过程中,通过公共媒体、互联网,让老百姓了解、知晓、应用 AED,争取使已经配置 AED 的单位人人都会使用。
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施救者权利。避免施救者因急救失败而承担法律责任。另外,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尤其要鼓励表彰施救者,促使公众树立全面急救意识,树立全民道德风尚。
陈静瑜建议:将器官捐献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将提交一份《将器官捐献率列入文明城市考核标准的建议》。
陈静瑜表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 30 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 1 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 1:30。
陈静瑜在建议中提出,在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市民满意度”部分,提到了市民对捐献骨髓、器官等行为的认同率>50%。但实际操作中很难量化,建议将器官捐献
率作为文明城市考核的衡量标准之一,明确文明城市需达到上一年度全国平均的器官捐献率(2019 年每百万人口 5.6)。
刘璠建议:创新“互联网+”,把慢性病管起来 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调查显示,75%以上的老年人都至少患有 1 种慢性病。如何管理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既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也是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重点难点。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带来一份关于开创公立医院慢病管理服务新模式的建议。
刘璠希望通过健康体检等手段,尽早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同时,建议公立医院积极作为,借助“互联网+”等创新方式,用更多力量、更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来改善慢性病易发、高发、防控难度大的现状。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四 3月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于北京召开,3 月 5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北京召开。而在两会召开前夕,李书福、曾庆洪、朱华荣、陈虹、曾毓群、尹同跃等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两会的车企大佬,已提出相关建议。
从汽车大佬们的具体建议内容来看,也反映了对当前汽车市场变革以及未来趋势,新能源、智能网联、促进消费为目前两会汽车大佬提案三大主题。
01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清晰 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增长,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正在不断进步,本届两会上,汽车大佬们的提案也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后续的高质量增长之路更加清晰。
首先从碳排放来源看,中汽数据测算,2019 年我国交通行业碳排放在 12 亿吨左右。其中,商用车保有量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的 12%左右,却制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 56%。为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建议解决货车电动化法规障碍,推广货车电动化及换电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
其次在使用端,新能源车充电慢、充电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68.1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 80.7 万台,私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数量为87.4万台,车桩比例约为3:1。充电的便利性不足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另外,快速充电技术不完善也影响了充电的快捷度,目前充电快则需要 40-60 分钟,慢则需要 8-10 个小时。
为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加强配套基础设置建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建议国家同时鼓励非快换式和快换式“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加快电化学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佬们的提议,都是为了让新能源用户享受更加便捷的充电体验。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供应体系的强化,为此李书福还建议在原有的海运基础上,增建铁路方便新能源零部件运输(例如锂电池),曾毓群建议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为了本土新能源零部件能得到更好发展。
02 智能化刺激芯片需求 汽车的产能会由于进口芯片问题而减少?如果不是在智能化时代,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2020 年底,有消息称受疫情影响,国外芯片减产供应不足,导致国内汽车产量受损,虽说大部分企业当时回应被过分解读,但这件事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通过强化产业生态融合,以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技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也提出了加强芯片国产化的建议。
与此同时,陈虹、曾庆洪、尹同跃还提出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促进高级自动驾驶落地的建议,其中陈虹建议加强数字生态环境下汽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曾庆洪建议完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确认“机器驾驶人”的法律主体资格,优化自动驾驶相关标准与测试管理,建立自动驾驶汽车保险制度及救助基金体系,覆盖汽车
从生产、使用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尹同跃建议加强法规政策支持,L3 级以上自动驾驶在低速场景下率先运用。
03 促进消费将近一步持续 疫情对车市的打击尤为明显,为促进汽车消费,缓解疫情对车市的影响,政府推出了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外加车企的不懈努力,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8.8万辆和250.3万辆,环比下降 15.9%和 11.6%,同比增长 34.6%和 29.5%。
本届两会上,汽车大佬所提出的新建议将近一步刺激消费,朱华荣建议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限制性股票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使用车辆电子合格证取代纸质合格证、提升国家信息化管理能力,机动车统一发票电子化,车辆管理部门统一采用随车资料中的拓印膜和照片的建议。曾庆洪建议,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完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报废汽车回收行业发展。
如果这些建议能得到采纳和执行,将缓解广大消费者的经济支出压力,提升汽车使用便利性,从而促进汽车消费,带动车市增长。
从本届两会车企大佬们的提案建议来看,既顺应了智能化、电动化的潮流,同时也符合当前车市现状,没有故步自封的保守,也没有大跃进式的激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共同目标。
2021 全国两会观后感五 一年一度的两会开始了。
客观来看,两会的相关议题代表着过去一年的最重要动态,也更昭示着未来一年的新方向。农业如此,工业如此,互联网行业更不例外。
为此,产业家盘点了各个互联网大佬的两会提案部分内容,以找寻未来一年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数字密码。
马化腾:
数字经济、资金安全 乡村振兴:建议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建议引导互联网科技与智慧农业“同频共振”,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
新就业形态:帮从业者解决只能吃“青春饭”的问题 要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的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在线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数字学堂”。
数字经济治理:用户资金安全必须严格纳入监管 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一步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治理方式。
大湾区建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 李彦宏:
自动驾驶、AI、数据隐私 李彦宏提交 5 份提案,涉及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智慧养老进社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等。
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让老百姓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目标 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为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开辟合法化路径;建立由各级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参与的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推进机制;加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鼓励企业加大自动驾驶汽车及关键软硬零部件研发创新,促进自动驾驶汽车普及。
加强互联网平台数据开放共享 一是有关部门选取老百姓获取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试点,如资讯信息,构建不同互联网平台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二是强化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开放及安全监督工作,对各平台的信息开放共享和信息质量开展评估。
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建设 支持龙头企业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共同打造面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驾驶等课程;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新职业论证开发,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和推广,及时将新技术用于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评价中等。
周鸿祎:
持续关注网络安全 周鸿祎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的标配;二是开展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统一安全运营;三是以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为载体进行服务赋能。
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安全基座 将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的标配,同时开展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统一安全运营,并以城市级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为载体进行服务赋能。
将网络安全列为智能汽车“标配” 首先,把网络安全系统像“安全带”一样列为智能汽车的标配;其次,推进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强制测试;最后,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数据安全监管。
为“白帽子黑客”正名 第一,要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特殊人才认定政策;第二,要对符合条件的网络安全人才给予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第三,要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网络安全特殊人才予以必要激励。
雷军:
智能智造、数字化 进一步推进智能智造发展 营造有规划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引导龙头企业更好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研发,组建创新联合体,夯实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的基础研发能力。持续培育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力争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方面取得更大突破。通过引进来、培育好、促转型等方式,加速增补智能制造人才缺门。
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 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筑。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加快建设县域医防数字化建设
推动县域医防数据互联共享,争取实现全覆盖。鼓励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加强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强化县域医疗信息化投入及人才建设。
丁磊:
数字文旅、新能源汽车 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数字文旅合作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范本项目、多举措刺激消费等建议,把数字文旅打造为疫后内循环新增长点。
发挥数字音乐文化传承作用 整合数字化音乐资源推广地区、民族传统音乐,推动民歌、戏曲等与数字音乐新业态结合,探索 AI 技术辅助音乐创作,设立基金、减免税收鼓励原创音乐发展等建议举措。
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国家标准建立 出台动力电池的国家强制标准,“统一规格、互通互换”;将换电站作为新基建重点,有效解决续航里程有限的痛点,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为“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姚劲波:
服务业、数字化 聚焦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
引导长租房市场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行业风险;持续加大房源有效供给,并向新市民群体倾斜;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权益。
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激励与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缩短企业申报办学的审批流程。
沈南鹏:
科技创新、智能医疗 优化创新土壤建设医药强国 以政策改革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入市全程加速,激发药品创新活力,增加创新药可及性,切实解决人民的医疗用药需求,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推动医疗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医疗软实力 传统医疗资源投入“重硬轻软”,信息化短板严重制约医疗整体供给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便民惠民基础较差,“信息孤岛”阻碍优质医疗的公平可及;医疗 AI 的审批创新相较市场发展和国际实践仍显不足,数字医疗工具的监管环境仍待优化。
以科创枢纽建设加速香港未来转型 进一步开放内地科研课题给香港科研人员,推动央地各级科研经费跨境便利使用;推动知识产权两地互认,统筹跨境科创企业大湾区认定标准,促进香港科研与大湾区产业互动;发挥大湾区科创专责小组的领导作用。
董明珠:
家电标准、科创板 建立新技术新产品国家标准快速通道 尽快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 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最新推荐New Ranking
党建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2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报告(2篇)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报告
3工会委员分工一览表(7篇)工会委员分工一览表
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5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5党内诗歌朗诵活动方案(7篇)党内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6双减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7篇)双减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72024年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9篇)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
8怎样看待党员(5篇)怎样看待党员
9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落实情况汇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落实情况汇报
102024年地方人大提供法律援助(4篇)地方人大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