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七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七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1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中国,中国从刚开始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完全开放,不仅提升了我国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从木质独轮车,到现在性能极具人格化的汽车,从工艺扫帚到智能扫地机,无处不凸显出改革开放的好处。
作为一名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八零后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因此要深入地学习“四史”,才能真正了解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逐步发展壮大,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
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国家不断进行各种改革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了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下,更要把创新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切实将新时代党的路线贯彻好、实践好。
作为青年人,更要破除惯性思维、摆脱依赖路径、跳出
舒适圈,作为一名党员,要应以身作则,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热忱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在不断推进的改革浪潮中,不仅思想要跟上改革的潮流,行动上也要身体力行支持国家的不断进步;
最后,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时刻牢记自己作为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指导工作,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武装自己,更
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2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紧天回顾伟大进程,总结成功经验,讴歌历史功绩,对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人仅就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谈几点相浅认识。
一、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二、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期间改革开放每前进和深入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明确和清晰一步。一直到党的十三大,这条道路已形成初步轮廓。即:它的基本历程——温饱、小康、现代化;
它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它的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它的前进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
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
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是对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成果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这一创造性的伟大实践,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使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实现了富裕。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了,使我们的人民温饱达到了初步小康,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3
我是一个80后出生的青年,记得父辈们给我们姊妹5人讲过他们的事,自己也亲身感受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些伟大变化,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也吃不到几次白面臊子饭和白面馒头,冬季从来没有吃过新鲜的炒菜,都是腌制好的酸菜和土豆。母亲只有在父亲外出打工回来后才会给我们做白面馒头吃,算是沾沾父亲的光了。村里没有理发师,母亲就自己用推着理发器给我理发,头发理出来那真叫一个难看,简直就无法出去见人,记得有一次我照完镜子后哭的不行,母亲最后也没有办法了,就在村里买了一瓶罐头哄我,当我拿到罐头后就高兴极了,拿着罐头就跑到村着里和小伙伴玩去了。记得小时候没有衣服穿,平日里穿的都是哥哥姐姐穿下来的旧衣服,那时候农村没有电灯,到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既污染又对眼睛不好,后来村里通了电,慢慢的村里有了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村民们就围在一起观看电视,那叫一个高兴。村民们吃水都是到村里的井口去担水喝,洗澡那就更别奢侈了。农村夏季吃的水果就是苹果、梨、桃子、香瓜、西瓜,到了冬季就没有水果可吃了,直到我十四岁后随父母搬到县城,我才见到了好多新鲜的水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健力宝、可口可乐和各种新奇的图书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打电话用的IC机也逐渐被手机所取代,寄信也不用再等上一个礼拜,而是用E-mail分分钟搞定。12寸的黑白电视机也被65寸大甚至更大的海尔、三星、LG等品牌所代替,人们所观看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现在是村村通公路,人们在家里就能喝到干净的自来水。人们随时都可以吃到新鲜上市的蔬菜和水果,水果品种五花八门,有国内的国外的数不胜数。穿的是换季衣服,东有棉来夏有丝,每年的衣服时尚款式不断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过去的人们通讯工具靠吼,交通工具靠走,现在大街上跑的是汽车,出远门有火车、快铁、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用手机,不管你在你天南海北,随时都可以联系到你,快捷的通讯手段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电脑和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办公和交流,业务更方便和快捷。我国的天宫、蛟龙、天眼、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无不显示出我国科技的进步。
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4
十九大报告最主要的关键词就是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秉承十九大报告精神,在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成绩和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对经济工作和改革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四个领域将成为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坚实支撑。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其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2022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将从发展数量和效益提高向发展质量和效率提升转变,更注重质量提升和惠及民生,引领消费升级;
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支柱产业将逐步由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其二要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说明中央已经认识到当前“三去一降一补”工作的主要问题,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和降低杠杆率,是要符合经济转型的方向和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向质量提升、绿色低碳、服务优化、品牌高端等方面发展。
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是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其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加快金融法治建设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支撑。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着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加快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在加快金融法治建设方面,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近期以来,银监会针对银行业对外开放、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征求意见稿。要推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
第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高更深远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污染防治是本次会议部署的三大重点攻坚战之一,并明确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运输结构等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总体目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构建法治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社会化参与、国际化合作的环境治理体系。一是要加快环境立法。我国虽已陆续颁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但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的质量和法规的执行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要确立市场化机制。市场化机制是___我国环保投入不足、投资效益不高、环境污染加剧难题的有效途径。作为环境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是较为适合我国采用的环保市场化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发挥金融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三是要推动全社会参与。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服务作用,推动产业和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倡导居民采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深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引导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四,加快建设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2016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以租购同权为特色的房屋租赁市场改革,给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根深蒂固的安居乐业的观念,使得租房仍不能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而且真正在一二线热点城市推开租购同权,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教育、医疗资源分配的配套改革,还是举步维艰。针对以上问题,本次会议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发展长期租赁、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来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加快建设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土地、住房的供给端改革,税收、信贷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分配改革为着力点。同时继续坚持分类调控,央地差异化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具体而言,一二线热点城市,去库存要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相适应,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合理控制信贷投放。三四线城市,要重点加快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包容和融合,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方面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有序缓解库存压力过大的问题。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5
强军兴军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高度重视,亲自决策部署、亲自指导推动,学习《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了一系列精辟的、带根本性方向性的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定不移把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没有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的形势。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单列一部分,主要考虑是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后,可以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习近平主席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凝聚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意志力量,坚定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决心意志。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和现实紧迫性。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敏锐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强调指出,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各种战略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国际体系进入了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这些年,我军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解决。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畏首畏尾,犹豫彷徨只会错失良机。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对于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适应战争形态加速演变新趋势、适应国家由大向强发展新形势、适应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新要求,强调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要是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没有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向和目标。
提出“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近平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主席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党中央从全局上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指明了军事创新的方向、任务、重点,明确了军事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检验标准。关于军队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的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要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准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要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这些重要论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根本着力点。
提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下决心在重难点问题上进行突破。要把领导指挥体制作为重点,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重中之重。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重头戏,还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我们在解决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一个难得的机会窗口”“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使命担当。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我们肩上,我们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进取意识,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要敢于啃骨头,敢于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应具备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
提出“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的标准。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的根本的标准。强调战斗力标准,是有效履行我军根本职能的要求,也是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全军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的一个带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本质要求,对于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衡量改革得失、检验改革成效,保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提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处理好借鉴地方和外军改革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优势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制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主攻方向放在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放在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上。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科学方法。
提出“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一张蓝图干到底”,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把改革的蓝图变为现实。要注重做到五个到位: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
实施行动要抓到位,掌握节奏和步骤,搞好统筹协调,使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
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宣传引导要抓到位,继续加大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改革新进展新成效。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关键。
提出“对改革工作实施坚强领导”“强化集中统一领导”,指明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保证。习近平主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改革工作实施统一坚强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加强改革工作领导的具体职责要求,从组织领导上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改革的思想,深刻揭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特点新规律,体现了党中央、习近平主席改革强军的深谋远虑,蕴含着居安思危的战略清醒、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实干强军的务实作风,谱写了党的军队改革理论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论述,坚持知行统一、笃信践行,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上见成效,在强化担当提高能力上见成效,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切实掌握用好这个强大思想武器,通过深化改革奋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6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区司法局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征程有新作为。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把好“方向盘”。抓改革,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方向正确,改革事业就能开拓前进;
方向不正,小错也会铸成大错。因此区司法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谋划未来,明确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目标,结合司法部202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着力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往前赶”,着力补上“欠账”、补齐“短板”、补强“弱项”,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区司法局制定2022年工作计划,确保稳中求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打通“中梗阻”。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解决好“最先一公里”的利益调整和“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落地,打通改革“中梗阻”。2022年区司法局将以建设标准化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总抓手,理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思路,把社区矫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队伍建设等司法行政工作总揽起来,使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纲举目张、协调推进、综合发力,让人民群众、各类社会主体在需要时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时和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争当“实干家”。在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远征中,我们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区司法局在法律全覆盖工作走到了前列,开创性的组织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学校(幼儿园)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律全覆盖制度将法律的阳光照进了千家万户。建立司法局、镇街、村委三级微信群,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涉及任何法律问题的咨询,都能得到更专业、更精准、更便捷的法律服务,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区司法局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变化,结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司法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在而不是空泛的、普惠而不是小众的、精准而不是粗放的、高品质而不是低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理顺司法行政工作事项,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新时代,担当起新使命、新职能,使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果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庆幸,司法行政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司法行政人已经做好了准备。司法行政事业、公共法律服务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事在人为、重在担当,大有可为!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心得体会7
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概括的讲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和保证,推进科学发展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这是从我们党近30多年来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中获得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推理论成果,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全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即一般规律性上把握,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
二、这是破除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阻力和障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实中,在人们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完善体制机制,最根本的要靠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比如河北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中出改革重拳为科学发展清障,最为典型的就是对房地产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由原先的166枚审批公章一下子“砍”到26枚。破除“公章围城”,打开科学发展之门。
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发展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关心和参与科学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盛的力量源泉和希望所在。顺民心、应民意,就必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科学发展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科学发展征程上能够集中更多的群众智慧,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
总之,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才能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才能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进而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无穷期改革开放心得体会二篇|返回目录
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伟人小平逝世已整整11年,他的宏钟大音“南方谈话”发表已有16年。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也驶过了30年的历程。
30年,成就辉煌;
30年,又问题多多。中国的前进,什么时候都不会没有问题,重要的在于科学的前瞻和认真的回顾总结。可以说,这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
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思想解放,中国就改革就发展就进步;
反之,就停滞就倒退就落后。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_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冲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解放日报1991年“皇甫平”4篇评论文章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简称“南方谈话”)为标志,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6年前这些话,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_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
也只有果断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和16年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涉及“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__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_现象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上,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___发展难题,进一步完善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力避走向“权贵市场经济”的道路。
在政治建设和改革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改革行政治理模式,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能成为与民争利的利益主体,而要成为切实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主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__。
在文化建设和改革上,提倡独立思考、思想自由、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文化_主义,反对愚昧主义。
在社会建设和改革上,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改革要注重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切实改变政府统包社会事务的全能主义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并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与激荡,人们活动的差异性、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熟悉复杂化,成为潮流。
今天,要在深化改革中调整利益关系,转变思想观念,碰到的阻力必然更大,这才有“改革进入‘深水区’”之说,思想解放也同样进入了“深水区”。我们不能回避深化改革中碰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只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才能从“深水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体制完善之路。
16年前,小平同志提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要克服一个怕,要有勇气。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而今,我们不是依然需要这种勇气和聪明吗?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新时期 改革开放 专题研讨 历史下一篇:干事担事是干部职责所在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New Ranking
党建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2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报告(2篇)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排查报告
3工会委员分工一览表(7篇)工会委员分工一览表
4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5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得体会
5党内诗歌朗诵活动方案(7篇)党内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6双减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7篇)双减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72024年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9篇)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意见
8怎样看待党员(5篇)怎样看待党员
9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落实情况汇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落实情况汇报
102024年地方人大提供法律援助(4篇)地方人大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