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10篇

| 浏览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10篇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会文章】充分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参考。

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10篇

篇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会文章】充分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新征程上,把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广泛汇聚强国磅礴伟力、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倾听人民呼声、及时回应人民期待,有效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体现人民意志,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为实现人民

 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长期奋斗。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形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奋斗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奋斗的经验总结和伟大创造,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把反映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实现民主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不断创新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渠道,提升民主的质量和水平,有效保证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当前,要通过确保民主选举、扩大民主协商、坚持民主决策、健全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落实,更好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

 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中国人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有利于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和凝聚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调节国家政治关系,保证我国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最广泛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力量;有利于广泛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更好地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凝聚多数人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长期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参与人民民主实践的主体越广泛,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越容易形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也就更加巩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更加自觉拥护党的领导,从而

 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厚植党的领导的群众基础,使党的决策更加科学,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得更加彻底、执行得更加有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篇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xjp 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强调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有根本不同,它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国家制度所保障的充分民主权利,因而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

 正如恩格斯在 18xx 年 x 月致爱•伯恩斯坦的信中所指出的那样,民主不是抽象的、静止的这个“概念”每次都随着

  人民的变化而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逐步将最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探索与丰富着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

 可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xjp 总书记在 xx 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这个重要论断,道出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

 人民民主为什么能“全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会贯通,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实践的主渠道。xjp 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做了进一步阐释:“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 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在以 xjp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彰显独特优势,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筑牢民主基石。

篇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之道 作者:张贤明(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21-09-26

 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普遍价值追求,也是现代政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民主不仅仅是具有形而上色彩的抽象概念,更是根植于特定国家的社会结构、历史传统与时代背景等要素的具体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实践与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这一民主形态的精确阐释与科学表达。深入发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与制度优势,并在政治发展中不断推进与完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方“ 一次性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在于“全”,囊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内容,是多层级民主

  运作界面、系统化民主运行流程、多样性民主操作形式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新概念、新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且丰富的内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把握。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相对于非全过程民主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即人民民主通过“全过程”的特质表现出民主的真实要义。称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的是西方式的“一次性民主”“消费式民主”等“非全过程民主”。民主的重要尺度是公众参与,参与不仅仅意味着周期性的投票,更在于公众能够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中,在满足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扩大社会公益,进而改善和提升公共生活的品质。在此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系统的民主体系与操作流程来贯彻民主的原则,打通民主的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空间,将人民民主视为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方式。只有全过程,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的参与;只有全过程,才能让民主的结果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只有全过程,才能统合民主的程序与实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相对于将选举作为唯一标准的片面民主观而言的。选举无疑是民主的最重要特征,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民主的范畴与形式远超于此。对于民主的片面理解与偏执认识,不仅会使民主理论的演进趋于停滞,也会让民主的实践流于形式。西方将选举视为民主唯一标准的“自由民主”理论不仅未能让历史走向终结,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价值与实践危机。西方学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民主的内涵与价值,

  希望通过重新挖掘民主的内核来赋予民主新的生机与活力。相比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民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构架和体制机制,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民主形式,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公共事务的治理,都纳入民主范畴,彰显了民主的价值内核与精神底蕴,是广泛、真实、管用的人民民主。

 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根本上讲是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定型更加完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有效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才能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般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实现

  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一般性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对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借鉴,更体现了我国历史文化渊源和现实政治实践特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绝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和经验。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丰富的具体制度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和本质属性出发,着眼于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不同体制机制之间的紧密衔接、相互配合,发挥制度体系的行为规范、权利保障和关系协调作用,确保制度体系的所有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能够有效保证和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良性互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是党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和价值追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人民群众意愿,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使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处于成本较低、代价较小、风险可控的状态。同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创造性,鼓励基层群众自觉实践和勇于创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基层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经过试点和培育之后进行总结和推广。

 民主发展与责任建设深度融合。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也意味着“全过程负责”。责任是始终伴随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价值和组织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必然要求将责任政治贯穿于民主制度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责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确保责任指向的人民本位,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回应人民的美好政治生活需求。责任体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建立健全稳定的责任制度结构,保证主体之间的行为承诺和期待,降低政治行为的成本和复杂性,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顺利运行,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篇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程民主 ── 人民民主的时代命题

  2 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时指出:

 “ 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2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提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要求,唱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成为人民民主的时代命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全过程民主开辟了人民民主历史的新境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必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人民浴血奋斗、艰辛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原则和方法。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城乡基层民主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破除了西方的民主迷信,不断发展成为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出的民主新路。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新路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化的结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同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新境界。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政治逐渐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的人民民主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

 一人民民主模式越来越广泛:一方面,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民主得到了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民主理论体系,开启了民主新路的新时代。

  中国民主新路不断走向全面的历史逻辑,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优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流程。与资本主义民主更注重选举不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注重民主监督等过程,强调人民在选举前后都拥有民主权利的全面理念与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论将这一理念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联系起来,更加重视民主的全过程。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提出的民主新路,就强调了民主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三大民主”,这既是不同的民主途径,又连接了不同的民主过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又加入民主决策环节,使人民民主的过程更加全面,链条更加完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性地将民主协商加到“四大民主”当中,不仅丰富了“五大民主”的结构,还优化了民主过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缔造了关键的一环。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不断地由“ 中心 ” 走向 “ 全面 ” 的必然结果和时代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战略。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进

 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阶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搭建了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基础架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将中国的民主新路推进到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阶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中国民主新路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使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

  二、全过程民主落实了人民民主实践的新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丰富多彩,体现在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天津市人大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而且提升了民主治理的合力效能,落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方案。

  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 “ 全覆盖 ” 的 “ 民主之网 ” 。2022 年前,天津市分两批确定了 8 家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 年以来,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先后就 30多部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182 条,对践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民法典草案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基层群众不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意见还得到高度重视,被全国人大在立法的过程中吸收采纳。今天,天津市人大民主立法的网络不断延伸,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在这个网络中,既有专业法律人士,也有政府司法部门的公务人员,还有高校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人大工、社区居民等都参加到立法中来,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征。

  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架起 “ 零距离 ” 的 “ 民主之桥 ”。

 。人大

 代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反映人民意愿诉求、汇聚民智民力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与人大代表之间架起了“民主之桥”。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原则。在代表建议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了代表建议办理两次答复评价机制,形成了办理答复、初次评价、落实答复、最终评价的闭环督办,推动承办单位压实责任、注重实效,建议落实率显著提高,更好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也更加有效地回应了群众关切期待。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完善了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的距离,更有效地把民心、民意、民情带到立法中来。

  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打造 “ 无缝隙 ” 的 “ 民主之链 ”。

 。围绕着民心工程,天津市各区、乡镇人大普遍开展了代表大会票决制工作,街道实行了人大代表会商制,在党委领导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这就把人大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与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紧密结合起来。就这样,围绕着民心工程,广大群众成为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他们能够参与到民心工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了“全链条”的人民民主。今年,有200 多个区级民心工程、800 多个乡镇(街道)民心项目都经人大代表票决或会商选出,充分发挥了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

  三、全过程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理论的新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新路的探索历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停留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是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同中国的民主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应然延伸。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首先,民主的主体是全面的。它不仅关注代表的代表性,更关注民众的直接参与。而且,“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民主中来,体现了人民民主对广泛性的要求。其次,民主的过程是全面的,不仅关注民主的过程,还关注民主的结果,关注民主的实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再次,民主的样态是全面的,既有先进的理论观念,又能落实到体制、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时提出了四个“要看”,即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就是一种全面人民民主的思维,也是对全面人民民主的自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 “ 四个全面 ” 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都高度强调了人民民主的重要性,与人民民主的实

 现有着直接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当中就包括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更是进一步重申了党来自人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应该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三者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全面升级,为全面发展人民民主作出了战略布局。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从理论要素到理论结构的全面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理论要素的创新。改革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国”,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继承性,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创新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人民民主理论结构的创新,也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理论创新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命题。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命题,是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的新路打破了旧政权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律,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人民民主历史的新境界。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打破了西方将民主等同于选举的“单过程民主”,让人民享受全主体、全要素、全主题、全方位的全过程民主,不仅是最广泛的民主,还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同时也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体系,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篇五: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ldquo;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深刻内涵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1 年 09 月 29 日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概念的提出有一个过程。2019 年11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 年 3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中,“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入这“一法一规则”。今年 7 月 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其中加入了“人民”二字。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的新概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描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新的表述,但它是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概念的,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来谈“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全”“过程”“人民”。

 第一, , 它是全过程“ 人民” 民主。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具体而言,有两个要求:一是“一切为了人民”,要始终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一切依靠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都能参与的一种民主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要“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人民”民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西方式民主的重要特征。西方式民主虽然也标榜“人民主权”,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其基本的运作逻辑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政治社会权利很难得到保障,不仅自己参与无门,代表他们利益的主张也很难进入政策议程,更难变成实际的政策;即使变成了政策,也很难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 , 它是全“ 过程” 人民民主 。过程性是民主的内在要求。战后西方式民主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窄化了民主的过程,将民主单纯理解为“竞争性选举”。事实上,民主在古希腊诞生之时,从民主决策到民主监督,公民都是参与其中的。1942年,熊彼特出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一个最小化的民主定义:民主就是一种选择政治精英的制度安排。区分民主与非民主的标准就是,是否存在竞争性选举。后来,他的这个定义就成为西方民主研究的标准定义。但是,熊彼特的最小化民主定义极大地限制了民主发

  展的空间,不仅削弱了民主的丰富性,而且破坏了民主的过程性,将民主只限于投票选举。这样的民主观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连西方学者自己都发出了“没有治理的民主”这样的感慨。1970 年代以来,西方相继兴起参与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纠正这种民主观的偏差。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世界推销民主时就是按照“竞争性选举”的标配来设计民主制度,结果不仅造就了大量的空壳民主,而且在很多地方激化了固有的社会矛盾,甚至引发严重冲突,包括族群冲突和宗教冲突等。对此,西方学界进行了很多反思。近几年我们翻译了其中的一些成果,例如,科利尔的《战争、枪炮与选票》、斯奈德:《从投票到暴力:民主化与民族主义冲突》,里面有大量惨痛的教训。因此,在人民民主前面加上“过程”两字,强调民主的“过程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的特色?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而这个党是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与之相比,西方式民主是不同的政党和利益集团为了各自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进行的博弈。从国家治理的过程来讲,中国的全“过程”民主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治理的过程,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强调共治共建共享;西方式民主的“过程”则

  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不同政治力量相互较劲,各不相让。合作治理追求的是共识,形成的是最大公约数;零和博弈追求的是一己私利,导致的往往是社会撕裂,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利益遭到忽视。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的民粹主义和政党极化等现象正是这种零和博弈的结果。

 在 1960 年代,罗伯特·达尔曾天真地以为,各种利益集团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角逐,国家会公平地对待不同社会力量的诉求,通过博弈最后达到一种竞争性均衡的状态。但是,1980 年代他痛苦地发现,这三个基本的假设都不能成立,国家政策常常被大型利益集团牵着鼻子走。

 第三 , 它是“ 全” 过程人民民主 。笔者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民主的主体要“全”,必须将“全体人民”都纳入民主过程,要特别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参与渠道的问题;二是参与的内容要“全”,人民尽可能参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大到国家的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加以解决;三是覆盖的范围要“全”,要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都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制度;四是民主的流程要“全”,既要重视民主选举,也要重视选举后的治理,要形成民主程序上的闭环,不能像西方式民主那样“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

篇六: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之治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确立了一套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

 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广泛体现人民意志、真实保障人民权益、有效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依靠人民参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全过程民主,可以使亿万普通人民群众更好地通过各个领域的民主制度和各个层次的民主形式,共同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

  我国的人民民主是广泛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道出了我国 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伟大的抗疫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奉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把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放在首位,全国上下同心,社会各界齐心合力,抗疫斗争和复工复产迅速取得明显成效。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抗疫斗争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政治大检验,不同政党的政治理念

 和执政能力高下立判,民众信任度的差距也一目了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民众中享有超高信任度,而这是其他国家政府或政党难以企及并羡慕不已的。2022 年 7 月,美国爱德曼公关公司发布的一项政治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达 95%,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上升 5 个百分点,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中国已连续 3年排名世界第一。2022 年 5 月 4 日,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发表题为《当民主就是信任》的文章指出,不承认中国拥有西方许多所谓“民主国家”都想拥有的公民支持度,是有失公允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福祉。党代表的是全体人民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中国共产党有着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和动员力,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西方一些政客企图挑拨离间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只是痴心妄想,绝不会得逞。9500 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 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 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将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始终秉持党的性质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

  民主是各国人 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在中国,民主不是仅仅行使周期性投票权的狭义和狭隘的民主,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旨在保障和实现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广泛权利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一种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的民主。人民民主以全过程的程序和形式,保证人民意愿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体现人民利益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安排,真正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要素、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在中国,重大决策往往经过民意征集、民主酝酿,广泛听取意见,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产生的。各层级意见建议尤其是基层民意,经过听证、函询、座谈、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被广泛纳入决策程序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有 187 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有约 110 万人次提出 300 多万条意见建议,许多重要意见得到采纳。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直通车”。2022 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了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 2022 年 6 月,各立法联系点对 109 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计划等提出近 6600 条意见建议,经认真分析研究,许多好的意见建议被

 吸收采纳。

  全链条、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为凝聚最大政治共识和全社会智慧提供了制度保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稿起草的过程,就是一个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过程。在这个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远景规划设计和决策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谋划,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多次赴地方调研考察。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2022 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认真审查讨论规划纲要草案,最终,在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规划纲要草案作出 55 处修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高票通过“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以上这些数据和事实,都是广泛真实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凡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会前都要经过多道“工序”:深入各地调研,多方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每一次表决通过时响起的热烈掌声,真实体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心所向。

  为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将 “ 坚持全过程民主 ” 写入法律,这就将全过程人。

 民民主的实践创新纳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渠道。这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人民民主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从制度和实际运行上保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在中国,人民民主形式的多样性与实践的创新性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丰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结晶。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中国构建并完善程序合理、环节完整、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各个领域的协商民主建设。近年来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不断拓展,类型多样,主题不一,范围适当,有效发挥了协商民主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疏解民忧上的重要作用。

  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民主渠道不断拓宽。我国的民主样态越来越丰富多彩,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也有党际民主和人民监督;既有政治民主,也有经济民主、社会民主;既有立法民主,也有司法民主;既有选举民主,也有协商民主,等等。实现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衔接、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相促进、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相统一,推进了人民民主的程序性与实体性、代表性与广泛性相互融合、相互贯通。

  三

  近年来,西方政治生活中 “ 精英政治 ”“ 金钱政治 ” 盛行,新兴资本和老寡头争权夺利,财阀操控选局, 深谙势力掌权当道。一些政党、政客为谋取选票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置普通民众利益于不顾。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

 主是形式主义的。”在一些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度,民主往往是即时性、间歇性的。普通民众只有投票的权利而缺少日常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民众只能每隔一段时间一次性、短时间的投票,缺乏全程和经常性的政治参与和民主表达。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国家稳定、防止社会分裂,彰显出 “ 中国之治 ”。

 的制度优势。与西方政治中“纸牌屋”式的暗箱操作、利益争夺、党派对立等现象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国家机关和各地区、各界别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国家的光明未来和百姓的幸福生活,代表们认真审议各项报告,既充分肯定成绩,又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积极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回应人民关切,充分体现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政治主动。正是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良性互动,使政权更加稳固、人民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切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居民论坛、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村(居)民决策听证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协商形式在中国城乡社区蓬勃生长,既实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更有效的民意表达,又发挥了民主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疏解民忧上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来参与,人民群众来监督,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和安全需要,实现了形式与效能的完美结合和有效统一,这就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优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民主的丰富实践有效地防止了西方“民主”制度中政客在选举时轻易承诺、漫天许愿,选举后抛诸脑后、毫无担当等民主乱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

 “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 ,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代表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纽带。人民代表通过履行代表职责,及时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党委和政府。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正面引导和解释;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推动从法律、政策层面予以解决。多年来,每年春天的全国“两会”都是举世瞩目的重要政治节日,组成了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幅幅生动画面。各地“两会”的“热度”往往体现的是体恤民情、关怀民生的“热度”。从中可以看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看到代表、委员们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到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除对西式 “ 民主 ” 的迷信,冲破西式政治叙事和逻辑框架的束缚,正当其时。

 。丰富人民民主形式、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发展经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和政治价值理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当其时。

  人民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丰富人民民主样态,持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质量,发挥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篇七: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ldquo; 全过程人民民主” 的法治保障

 在现代政治中,民主与法治总是相伴相生。民主决定了法治的价值和效能,而法治则为民主提供规则和保障。只有在法治条件下,民主政治才能保持稳定,民主的运行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主渠道。而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运行中具有独特地位。今年 3 月 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首次对施行 30 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其中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这意味着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拥有了更坚强的法治保障。

 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在总则部分新增规定,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要求中,新法增加“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的表述。除了这些明

  确表述之外,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其他内容,也以提升人大活动的民主化程度为主线,贯穿着落实全过程民主的具体要求。

 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代表的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障人大代表的充分参与,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既有利于发挥全过程民主的制度优势,又有利于立法和相关决策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与代表的联系,是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举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求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这是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上升到法律层面。事实上,自十三届全国人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邀请 900 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与各项法律案审议。在常委会会议期间与列席代表座谈交流,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将这些举措进一步规范下来,能够推动代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提出意见建议的途径更加畅通。

 从多个方面加强代表工作。完善人大制度,加强代表履职是重点。修改后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从多个方面对加强代表工作作出规定。一是加强全国人大代表

  与原选举代表和人民的直接联系。在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与选民的关系最为紧密。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二是加强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根据以往做法和实践经验,设立了大会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方便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会议进行公开报道,借助这样的方式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便捷地了解人大工作状态。三是细化代表履职的规则和保障。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范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请假制度,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会议;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应当向会议秘书处书面请假。秘书处应当向主席团报告代表出席会议的情况和缺席的原因。同时,还保证了人大代表发言的快速文字化,方便代表交流和履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整理成简报印发会议,并可以根据本人要求,将发言记录或者摘要印发会议。会议简报、发言记录或者摘

  要可以为纸质版,也可以为电子版。

 健全人大的工作程序。全过程民主,也意味着制度本身要不断趋向完善。立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将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途径,立法的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贯彻全过程民主的理念、原则和要求,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需要,又是遵循法治原则、实施全国人大组织法及有关制度规定的客观要求。例如,修改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准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但是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十日。该规则新增加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发布的公告,以及法律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应当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中国人大网上刊载。事实上,十三届全国人大在这方面有着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就先后 10 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从立法项目立项到法律草案审议,从草案起草到评估论证,从广泛征求意见到备案审查,从立法公开到法治宣传教育,立法工作全部流程、每个环节都是推进全过程民主的具体生动实践。开展立法调研、座谈,是法律案起草、审议阶段的“规定动作”,借助这些方式反馈民意、集中民智、听取专家意见,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立法过程中的利益部门化、

  部门利益法治化。

 民主是否管用,不仅观其“形”,更要察其“实”,相关程序的设计一定要关注效率和效果。例如,此次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特别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应当合理安排会议日程,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一方面适当精简了法律案的审议程序中“建议表决稿”的环节,这符合立法法规定,也符合代表审议法律案的需要。另一方面精简了议案表决办法。以往每年由大会主席团专门通过一个议案表决办法,这次把表决内容在法律里作出规定,不必再单独通过议案表决办法。会期虽然短了,但是能够保障代表小组会议、代表的审议时间,也有利于会风文风的改进,能更好促进代表履职。

篇八: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参与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

  参与权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国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近些年来,参与的领域正在逐步扩大,正如《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的,“党和国家要做什么、如何做、做得怎么样,人民参与贯穿始终”。

  从广义上讲,民主参与就是人民群众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公共事务、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参与和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参与。具有以下特征:参与主体是具有参与资格、拥有参与需求的人民群众;参与的主要形式包括参与选举、参与公共政策,以及新型治理理念下的参与式治理;参与的目标是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参与强调沟通与协商对话,遵循公开、互动、包容和尊重民意等基本原则。

  推动民主参与广泛持续。“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因此,民主参与必须是持续的,而不是间歇性的。参与不仅包括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还包括经济领域的参与、社会领域的参与、政党组织内部的参与等形式。只有在人民群众普遍参与的氛围中,才有可能实现民主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民主参与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政治效能感,减少人们对公权力机关的疏离感,培养对公共问题的关注,从而有助于一个参与性社会的形成。

  广泛持续的民主参与,有利于实现和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人民群众的个人权利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滥用,有效制约公共权力;有助于决策主体充分考虑和重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确保民主参与有序有效。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强调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逐渐恢复或建立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强调从各个层面来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民主参与问题上,我们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通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给予民主参与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在民主参与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并将公众参与列为首要环节。这些制度和机制,能确保民主参与有序有效进行。

  拓展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我国,人民既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又参与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既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又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既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表达意愿,又通过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表达诉求。从“数豆豆”到电子投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我国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

 渠道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得到增强。具体来说,一是参与层级的“草根性”增强。“草根性”越强,群众参与越有“地气”。这种地域相近、利益相关、文化相同的小型地缘共同体,通过“草根性”的“微自治”做到了邻里相望、和谐互助、协商理事,实现了群众参与和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二是参与主体多元融合。突出表现为部分农村出现的党内基层民主引入党外群众参与的做法,以及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其中的“四议”即由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反映出各地党委政府努力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将党的意志与基层群众的意愿相结合,而这种结合使得基层治理多元主体的深度整合成为可能。

  拓展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将民主参与不断制度化。民主参与机制的制度化,包括民主参与的规则化、程序化、法律化。在制度化过程中,可以将基层群众的创新性做法提炼为成熟的经验,成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政策和法律,使这些创新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长的时间内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诸多创新往往是从试点做起,试点区的改革不仅满足了试点区内公民参与的需求,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也为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为此,要尊重和支持基层在民主形式上加强创新,健全基层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评估机制,推动民主参与不断向纵深发展。(肖立辉)

篇九: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过程民主 ──人民民主的时代命题 2021 年 08 月 26 日

 来源:天津日报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提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要求,唱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旋律,成为人民民主的时代命题。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全过程民主开辟了人民民主历史的新境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必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领导人民浴血奋斗、艰辛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原则和方法。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城乡基层民主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破除了西方的民主迷信,不断发展成为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这一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出的民主新路。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新路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化的结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同时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新境界。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政治逐渐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的人民民主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人民民主模式越来越广泛:一方面,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的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民主得到了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民主理论体系,开启了民主新路的新时代。

 中国民主新路不断走向全面的历史逻辑,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结构,优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流程。与资本主义民主更注重选举不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注重民主监督等过程,强调人民在选举前后都拥有民主权利的全面理念与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理论将这一理念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联系起来,更加重视民主的全过程。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提出的民主新路,就强调了民主监督:“让人民

  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三大民主”,这既是不同的民主途径,又连接了不同的民主过程,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又加入民主决策环节,使人民民主的过程更加全面,链条更加完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创造性地将民主协商加到“四大民主”当中,不仅丰富了“五大民主”的结构,还优化了民主过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缔造了关键的一环。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不断地由“中心”走向“全面”的必然结果和时代要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战略。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阶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搭建了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基础架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将中国的民主新路推进到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阶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中国民主新路全面发展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使然,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

  二、全过程民主落实了人民民主实践的新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丰富多彩,体现在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天津市人大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不但彰显了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而且提升了民主治理的合力效能,落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方案。

 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搭建“全覆盖”的“民主之网”。2017年前,天津市分两批确定了 8 家基层立法联系点。2018 年以来,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先后就 30 多部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182 条,对践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民法典草案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基层群众不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意见还得到高度重视,被全国人大在立法的过程中吸收采纳。今天,天津市人大民主立法的网络不断延伸,覆盖面也进一步扩大。在这个网络中,既有专业法律人士,也有政府司法部门的公务人员,还有高校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社区居民等都参加到立法中来,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征。

 人大代表履职尽责,架起“零距离”的“民主之桥”。人大代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法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反映人民意愿诉求、汇聚民智民力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人民与人大代表之间架起了“民主之桥”。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

  建议办理工作的原则。在代表建议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了代表建议办理两次答复评价机制,形成了办理答复、初次评价、落实答复、最终评价的闭环督办,推动承办单位压实责任、注重实效,建议落实率显著提高,更好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也更加有效地回应了群众关切期待。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完善了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群众制度,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的距离,更有效地把民心、民意、民情带到立法中来。

 发挥人大制度优势,打造“无缝隙”的“民主之链”。围绕着民心工程,天津市各区、乡镇人大普遍开展了代表大会票决制工作,街道实行了人大代表会商制,在党委领导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这就把人大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与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紧密结合起来。就这样,围绕着民心工程,广大群众成为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和受益者,他们能够参与到民心工程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了“全链条”的人民民主。今年,有 200 多个区级民心工程、800 多个乡镇(街道)民心项目都经人大代表票决或会商选出,充分发挥了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

 三、全过程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理论的新飞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路的探索历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仅停留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是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同中国的民

  主建设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核心要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应然延伸。

 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首先,民主的主体是全面的。它不仅关注代表的代表性,更关注民众的直接参与。而且,“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民主中来,体现了人民民主对广泛性的要求。其次,民主的过程是全面的,不仅关注民主的过程,还关注民主的结果,关注民主的实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再次,民主的样态是全面的,既有先进的理论观念,又能落实到体制、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

  式时提出了四个“要看”,即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就是一种全面人民民主的思维,也是对全面人民民主的自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都高度强调了人民民主的重要性,与人民民主的实现有着直接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当中就包括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作为题中应有之义;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指导原则之一,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更是进一步重申了党来自人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应该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三者有机统一”基础上的全面升级,为全面发展人民民主作出了战略布局。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人民民主从理论要素到理论结构的全面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理论要素的创新。改革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提升为“全面依法治国”,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继承性,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创新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人民民主理论结构的创新,也就是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理论创新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命题。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命题,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的新路打破了旧政权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的历史周期律,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人民民主历史的新境界。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打破了西方将民主等同于选举的“单过程民主”,让人民享受全主体、全要素、全主题、全方位的全过程民主,不仅是最广泛的民主,还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同时也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篇十: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过程人民民主全文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不渝追求的政治价值、始终不渝坚守的政治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和理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作出全新概括,推动中国民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阐明人民民主的根与魂、理与制、时与势,对于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与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根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根本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首先是“人民”的民主,脱离了人民性这一根本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便无从谈起。对于什么是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内容及其概念、范畴和标识。在当代中国,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均属于人民范畴。从“质”的角度来说,人民代表的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力量;从“量”的角度来说,人民是由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者所构成的,亦即最

 广大的人民群众。因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向上向善、文明进步、引领社会发展,代表绝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利益的人类民主发展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在于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高举人民民主旗帜,砥砺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奋斗。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从梦想变为现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不断夯实民主大厦的根基,民主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和社会物质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在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魂。办好中国的事情,发展好中国的民主,关键在党。民不自立,无从民主。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真正把 14 亿多人民的意愿表达好、实现好并不容易。党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人民民主,通过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有力领导,将中国人民有效动员、组织起来,不断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真正做到切实反映民愿,广泛汇集民意,充分汇聚民智。秩序不稳,无益民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党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边,想在一处,干在一起,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大力提高执政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人民安全感,创造了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从而使人民能够更加安心、更加舒心地行使民主权利,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管用、切实有效。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和发展。

  新征程赶考路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加强党的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针、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党成为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顶梁柱和可靠主心骨。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与魂,立足中国实际,扎深中国大地,系统回答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了谁、依靠谁”“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融入于人民民主发展之中,构筑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坚实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固根铸魂,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与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科学民主理论的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重大理念,更是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理论创造。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是广泛而深厚的。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和标示着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共同利益和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这是一种真实、管用、广泛的高质量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我们既不能走过去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能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基础、规范和保障具有其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制度化。“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对一个国家来说,制度是带有根本

 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处于关键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更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我国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这一制度体系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切实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要靠完整的参与实践才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丰富多样的实现形式。人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制度的优势与效能、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是与整个民主理论和实践体系相适应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能否”,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四要看、更要看”,这就是“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全

 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由单一的选举形式发展出更为全面系统的实现方式,由单纯的制度程序发展为更加实质性的民主过程与效能,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价值旨归。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100 多年的民主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与制,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民主、怎样发展民主”“如何把握民主、怎样评价民主”等重大问题,不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正本清源,而且针对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民主样态、民主实践。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与势

  时代是思想之母,推动引领民主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同时,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远未实现。少数国家漠视国际公理、践踏国际准则、违背国际民意,公然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逻辑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表达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立场和原则。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

  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力地回击了部分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民主“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的种种谬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方案,不但在本国积极发展人民民主,而且在国际上大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高举和...

相关热词搜索: 全过程人民民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全过程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