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7篇)

| 浏览量:

篇一: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篇二: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学习心得体会1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4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沿江各省市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尽管长江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头治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从解决问题的根入手,加强统筹协同治理,巩固提升污染治理成效,突破面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难点,科学谋划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力争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持续提升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我们要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助力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的长江经济带。

  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长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指南和遵循。水利部将继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继续提升水工程调度的精细程度;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运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预报调度一体化。

  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禁捕退捕是扭转长江水生生物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关键之举。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推进长江禁捕和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

篇三: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新一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已出台,X能否抓住通关一体化、政策叠加等机遇,事关X能否真正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笔者根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X实际,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明确X发展定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区域内各规划的衔接。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制定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握“十三五规划”契机,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上,同与X市接壤的江X、X江两省全面统筹、无缝对接,力争以规划的衔接统一,引领X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依托X合工大和党校,成立长江经济带研究所。加强对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与预测。重点在综合交通、产业分工、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生态环保、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3、依据政策谋划重大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水电站、码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油气管网集疏运工程、物联网信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开发等重大项目布局和重要政策的研究,结合X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挤入国家层面。4、实行非均衡政策支持,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社会管理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试点,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率先融入、优先发展。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实行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挂钩,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要加快水阳江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衔接。1、搞好水阳江港航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的衔接。在X市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综合开发带的带状发展规划中增加“水阳江沿江经济带”。在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中,要充分预留航道、港口、锚地、服务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的用地,力争把水阳江经济带布局规划纳入X市“十三五”总体规划。2、加快“两河两港”建设,打造X航运港口升级版。两河即芜申运河X段

  和水阳江庙埠至西埂50公里航道,建成后将长年通航500—1000吨级船舶,成为X通往XX沪经济发达地区水上高速。两港是海棠湾新港和狸桥港。海棠湾港是X市区水路北大门,服务众多工矿企业,是重中之重;狸桥港建设后有利于狸桥腹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狸桥工业园区建设。关键要做到航道区内外衔接成网,港口对外联系开放,注重干支联动,做好与XX沪对接。3、加快造船业发展。近期重点发展造船业及零配件企业,化工企业、建材工业、能源企业,形成集群,并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水运服务业,使水阳江为骨干的航道能真正成为产业资本的虹吸管。

  三要延伸通关一体化,实施“无水港”战略,拓展腹地经济。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将海港的主要功能及配套服务虚拟化并集成到电子平台。目前,X市海关楼、国检楼开始运营,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内陆口岸的基础和条件基本具备。通过电子网络,向有水港口经济腹地交通枢纽城市进行延伸,协同海关、银行、商检、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进出口的相关手续,并借助科技手段保障进出口货物装运安全,实施“无水港”战略。2、加快内陆口岸规划建设,抓紧组织编制

  X内陆口岸建设规划,争取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按照口岸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及早研究X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结合X市各大支流的河道状况,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加快水阳江航道和芜申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建设,通过这些建设努力打造水上高速。

  二、推进跨区域经济合作,打造XXX区域交汇中心城市

  一要加快行政区划调整。1、构建最为有效的空间结构,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X市自2001拆地建市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区划调整,近年X市正在谋划区划调整方案。积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2、建立健全与南京、杭州的合作框架协议。健全跨省重点合作项目省级层面的协调机制,集中资源、集中精力推进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合作,承接江宁开发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产业。推进宣宁、宣杭毗邻地区的南京高淳区与X宣州区、郎溪县,杭州临安市与X宁国市、绩溪县融合发展,促进宣宁、宣杭在旅游、科教、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合作。3、发挥现有综合交通潜力,打造重要节点城镇,形成以交通串联的发展走廊。X市在区划调整时,应建立经济合作区,积极争取产业协作配套,分享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的溢出效应,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引擎。

  二要加强以现代化大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和港口发展规划,建立长江中下游芜(湖)马(鞍山)宣(X)航运中心。推进港口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通道建设,拓展港口运输服务的辐射范围。2、加大长江经济带两翼的支流开发,辐射和带动长江经济带两翼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加强东西高铁和高速公路网建设。促进X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机衔接,建设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系统。增强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要加快芜马宣同城化建设,着力打造“芜马宣”经济圈。1、建立省级层面的具有权威性芜马宣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三市联席会议,统筹研究解决三市同城化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推动同城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健全同城化协商合作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协同推进同城化自然灾害减防、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无缝对接。2、加快芜马宣三市功能互补、产业互动、交通互联等方面科学研究,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全面对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促进芜马宣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优

  化客货运枢纽布局,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建设;推进芜宣机场建设和南京至X铁路建设,推动合肥—芜湖—X—湖州—上海城际铁路建设。3、以园区共建冲破区划藩篱,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整合芜湖、马鞍山、X、江北产业集中区的比较优势,建设全国自主品牌汽车基地和精品钢基地、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XXX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

  四要深入推进与南京都市圈区域合作。1、超前谋划与南京都市圈的合作共赢。X市应积极主动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调规划。加快推进宁宣杭高速、扬绩高速、芜黄高速、水阳江航道整治、芜申运河等项目建设进程。2、淡化行政边界,强化制度协调。在注重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综合枢纽优势,谋求统一市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联通,促进经济的联通,进而促进制度上的协调,最大化服务X经济社会发展。3、以市场为导向,谋划南京的教育、医疗、科研等公共服务平台与X市对接,实现政府间互惠互利、竞合发展。南京市与X市政府签订了2014年度宁宣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将在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科技等3大领域8个方面项目上共同推进。尝试

  绿色农产品认证制度,凡是通过认证的农产品给予特别进宁通道。为X市生态型农产品向南京输送提供绿色通道。

  三、加快制度衔接,减少“隐形关卡”,努力实现政策一体化

  一要创新政府间协商合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事项。1、推进生态保护一体化。在长江流域努力创造良好的联动协调发展舆论氛围,以保护长江水资源为核心,树立“共荣共赢”的理念,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制定不同的分区保护措施,实现生态共保。注重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注重历史文物等的保护,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走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发展路径。2、借助“两学一做”活动机制,开展思想大讨论,努力消除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机制。以项目为引领,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环境共保、生态共建、污染共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努力破解X市与周边地区的“土政策”和“土围墙”,创建联动协调机制。3、积极探索X市与沿江地区法规建设的一体化对接,使X市与沿江区域城市群的联动协调机制建设具有法理依据,并为成效评估、纠纷仲裁和调解等提供法律支持。

  二要加强环境联防联治,探索建立全流域的生态合作平台。1、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包括区域内联合检查机制、突发性污染事件处置机制和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机制。推进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第三方治理机制,实现X市水阳江等内河经济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可持续性。2、建立生态责任追究制度。从生态问责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对官员在履行生态责任中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违反法规的“缺位”、“越位”行为,造成生态破坏的要依法追究其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等。3、完善政府生态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广大居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项目申报、审批过程中要建立起专家咨询与论证制度,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打造重要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估、重大环境决策的听证会、新闻发布会、大众媒体和互联网信息发布等新的公民参与平台,创新环保决策的程序民主方式。

  四、利用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加快X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要坚持重点,突出错位发展,合作共建旅游经济带。1、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围绕长江经济带9省2市旅游资源丰富,以及各省市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互补,结合X市旅游资源特色,制定错位发展战略。2、深化改革,探索分级调度。简政

  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做到长江经济带旅游一卡通,共同打造长江旅游观光带,形成区域吸引力。

  二要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价值链攀升。1、积极呼应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契机,加强X市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资本投资、科技攻关、技术研发、企业运营决策、物流配送和市场调配等方面合作。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新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上取得新的突破性发展,使之成为X市强大的支柱产业,在技术链和产业价值链上双双攀升。2、谋划“品牌立市”、“人才立市”和“技术立市”三大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育本土企业家相结合,提高现有产业技术能级水平和品牌价值。3、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综合经济社会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高端服务业,尤其是支持和鼓励资本投资、金融保险、网络平台、市场代理、物联网、科技研发、研究咨询、国际商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教育培训、新媒体、休闲娱乐和高端旅游等一系列新发展,使X市真正成为X东南现代服务产业区域中心。

篇四: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心得体会

  今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全面准确实施,用法治力量守护长江母亲河,执法检查正在各地展开。作为促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它将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加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长江经济带正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近年来,长江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十年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已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万里长江“绿”为先。长江保护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巩固长江治理与发展成果,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深入人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关系,这在依法保护长江的实践中体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明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通过推动重点产业升级改造、加强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等硬约束机制,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另一方面

  明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条件,侧重当前和策略方法,坚持更严的保护标准、更严的保护措施,多措并举推动治好“长江病”。

  长江保护法对“绿色发展”作了专章规定,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长江流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长江流域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按照法律规定,沿江地区必须对标对表抓落实。在湖南株洲,曾经烟囱林立的清水塘老工业区,通过产业升级改造,向绿而生,发生“蝶变”:不仅清水塘又清了,而且长出“生态新城”,集成高端智造、科技创新、文创商贸、口岸经济等4个产业功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依靠制度和法治保护长江。着眼未来的绿色发展,还需要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其中,要通过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同时要勇于创新,坚持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我们赞美长江、依恋长江,更要保护长江,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展现绿色风采。

篇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

  5月6日至7日,全国政协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探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和建议。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就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思路和措施。作为政府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代表,我在座谈会上倾听了来自各方的声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涵盖11个省份,支撑着全国四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人口。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

  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座谈会上,代表们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代表们强调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涵盖了许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切实保护好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代表们强调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和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协调发展。例如,长江流域中,若干道峡谷就是一个良好的产业配合区,可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生态、文化产业,从而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

  第三,代表们强调完善城市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加强城市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强长江经济带交通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强扶贫开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最后,代表们强调加强政策支持。要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促进各类产业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政府还要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参加此次座谈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六: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3周年心得体会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2021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三年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长江流域各省区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江水浩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显著成效背后,是良法善治的系统性变化。

  破壁疏流,汇聚一泓善治碧水。长江长6363千米,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连接融合而成的巨型复合系统,管理内容的复杂性(水、土壤、动物、植物等)、管理对象的多方性(上下游、左右岸)、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中央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等)以及各主体利益的差异性等,为其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打破了长江保护中的行政边界,国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各地自觉将自身发展置身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协同治理新模式。如渝、川、滇、贵共同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提出要建立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机制。一系列跨地域、跨部门的合奏,让保护更有系统性针对性,一系列生态问题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立规严执,高擎威严法制利剑。关于长江的立法超百件,大多局限于领域、条块,而《长江保护法》打破了碎片化的政策制定模式,具有引领性、全局性、系统性。不仅针对长江禁渔、非法采砂等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对现有法律做了大量的补充,而且更进一步压实了责任,加强了处罚

  力度,形成了威慑。如长江保护法施行两年多以来,重庆警方立足公安机关职能职责,统筹推进长江水域“打、防、管、治”工作,集中侦破了一批大要案件、摧毁了一批犯罪窝点、斩断了一批犯罪链条、依法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全境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大幅度减少。这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监督工作,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法治领域的生动写照。

  爱河护河,吹起满目社会清风。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是长江的重要污染源,直接影响水域生态,保护长江不能单靠政府机构,更需要全民参与。争取最广泛的民意支持,一方面要对沿岸居民做好日常环保宣传,另一方面是协调好相关群众的利益关系。《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年后,逐步深入人心。上海崇明区通过持续禁渔科普,“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已形成,不少“水中精灵”已重现长江崇明段水域;而重庆万州952位渔民也“上岸”开启新生活,其中不少人更是转业成为护渔员,从“捕鱼人”变为了“护渔人”……以疏代堵,让群众从根本上理解认同立法,自觉成为长江的保护者。

  从涓涓细流到滔滔江水,如今的长江宛若一条美丽“绿带”,奔腾不息中串联起沿江城市的繁荣。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周年,共护碧水东流结出累累硕果,期待各地继续探索出更多有益实践,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多守护能量,为如画长江积累更多绿色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只此青绿”的美丽家园。

篇七: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长江经济带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范文

  在认真观看学习各位专家老师的培训讲座后,我个人对安全教育工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我想就此次培训结合实际情况谈点感悟心得体会。

  一、提高全体师生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1、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

  全面提高教师与每位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的向社会宣传学校所潜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教训。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张贴悬挂安全教育图片、标语,在楼梯、校门、操场、实验室、厕所、宿舍等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标语。要利用校园板报、壁报、专栏、主题班会、征文、演讲等活动宣传安全知识,在校园形成事事想安全,处处有警示、人人抓安全的浓厚的安全育人氛围。

  2、排查学校安全隐患

  我校位于榆黄工路与太焦铁路交汇的武乡革命老区东和村口,是一所刚刚合并的九年制寄宿学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隐患:

  (1)交通隐患

  (2)食堂隐患

  (3)学校设施隐患

  (4)学生自身突发隐患

  3、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每学期的开学后、放假前的一周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要积极利用综合实践课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演讲、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要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安全教育开展下去,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对校园安全教育责任的理解。校园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时间段”与“空间段”——“时间段”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校外学校组织的活动;“空间段”指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教室、操场、宿舍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我们所管理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时间不留任何死角的教育好学生,管理好学生。也就是“看好我们的人,看好我们的门”。

  (2)对教育管理的方法的掌握,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再加上我校的特殊情况,处在穷乡僻壤,经济文化落后,好多孩子是单亲家庭。他们的心理很是脆弱,所以我们更应注意方法。正如张文老师所讲的那个案例如何处理孩子的偷窃行为:一要抓住蛛丝马迹,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也就是说我们要琢磨如何教育。

  二、加强领导,强化安全责任

  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本着一保安全,二保稳定,三保发展的原则,对学校安全高度重视,狠抓责任落实,真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同时,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制订目标管理细则,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一律取消本年度评选任何先进的资格。

  (1)建立领导机构。校长亲自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与生活老师以及各科任老师为成员负责学校的安全。

  (2)校长与副校长签定目标责任书,副校长与各班班主任以及生活老师、科任老师签定目标责任书。

  (3)专设门房机构负责来往客人的登记,同时兼管外来人对学校的破坏的及时通报。

  (4)后勤副校长组织后勤人员负责食堂安全。

  (5)建立安全问责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

  (6)建立健全防范安全事故的规章制度,制订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对涉及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7)要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检查制度。每学期开学、放假前都要进行一次拉网式的安全工作大排查,并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

相关热词搜索: 长江经济带发展心得体会 长江 心得体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