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暑期实践报告 [【暑期实践报告四】实践报告例文]
【暑期实践报告四】实践报告范文
第一篇:暑期实践报告范文四
暑假期间,我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实习的项目是作为科普试验班的老师给三十几个小学生讲课,讲课期间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这半个月的经历。我是七月十五号去的,到八月六号结束,期间我一共讲了十五节课,讲课的内容是电子积木、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天文世界,共四门课程。而我是个文科生,对这几门课程早已忘的精光,更不用说给别人讲了,为了把握这次难得实践机会,我便一边自学,一边讲课,虽然是累了一些,但是感觉挺充实,尤其是看到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瞪着眼睛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感觉特别的欣慰,毕竟这也是一份体验,一种为人师的体验,也许以后自己并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回忆起来,也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讲课期间,我跟许多孩子的家长交流过,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分无私的爱,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在跟家长交流期间,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把孩子就交给我了,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然为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勇于负责任,才能对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蹬上讲台,那天是讲生物世界,刚走上讲台是,望台下扫视一下,那么多眼睛在看着自己,感觉真有点紧张,事前背好的“台词”全都忘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上家教的时候自己那么有感觉,为什么一上大课,自己竟不知所措了呢?这样跟学生“对峙”了几分钟,心想自己既然走到了这个位置,就临场发挥吧,管不了那么多了,于是我就清了一下嗓门,开始讲课,也不知怎么的,一讲课,仿佛感觉又回到了我身上,也许是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的缘故吧,那节课结束后,我得到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试讲顺利过关,事后我都觉的不可思议,心想自己身上还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呢,不禁会心的笑了。
之后的日子,讲课慢慢步入正规,再没有第一次蹬上讲台的拘谨,也敢于放开讲了,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及他们的家长,建立了比较真诚的友谊。
最后一节课,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那些小学生天真的脸庞,及家长们满意的笑容,我感觉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因为我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最让人高兴的,我坚信这一点,我也有信心在以后的日子里做的更好。(完)
第二篇:延安暑期实践日志四篇
延安暑期实践日志四篇
日志一:
今天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感受颇深,虽然累了一整天,但是觉得特别直,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作为一个延安人,以前对延安精神的了解真是太少了。
上午,我们随着大部队来到了枣园和张思德墓。在枣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故居。每位伟人的故居都是简陋的窑洞,里边只有单调的床和会客的桌椅。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的被震撼了。我原以为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作为领导人,他们的条件应该会好一点,没想到是如此的简陋。他们不愧是伟人,个个都以身作则,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延安精神,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后我们又去了张思德墓,在那里听一位老爷爷弹三弦讲了张思德的故事,我听得特别认真,特别感动。张思德是为了救他的兵而在煤窑被炸死的,他为人民无私奉献与牺牲自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到了下午,我们参观了延大校史馆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大校史馆展示了延大从它的前身三十年代开始到成立至今的不同时期的风采。通过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延大的由来及延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奋斗的历程,还加深了我对延大及从延大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延安精神的热爱之情。之后我们又去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了七大会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伟人的故居。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
毛主席在当时有一片自己的菜园,经常自己打理。他用自己种的菜招
待了外国友人。外国友人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的做法,他们说,从这点
小事上就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的道路,共产党必将战胜国民党从而解放
全中国。一件小事便可看出当初的人民是看好共产党,共同拥护共产
党的。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对各位伟人身上所凝聚的延安精神有了进一
步的深刻理解,让我从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今以后我一定会
在实际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以自己的行动感
染身边的人,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20xx年届91岁高龄,思维还特别清楚,他给我们讲起革命年代的故
事依然激情澎湃,神采盎然。这些老红军和解放军中,有好几个人和
我是一个乡镇,当他们知道我是他们的老相时特别高兴,特别激动。
我也以有这样的老乡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与其中的一位老乡攀谈
中,我了解到,他曾经与部队徒步行军去外省打仗,这让我深深的震
撼,可想而知当时有多么艰苦。他们当时受的苦难是我们所不能体会
的。有位老爷爷还给我们看了他腰上留下的子弹伤疤,那伤疤是那么
明显,我仿佛能看到当时战火连天时,他正在浴血奋战却突然中弹的
的场面听着他们的故事,我心情澎湃,深受感动,让我深深的体
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人们的生活非常闲适,按照宾馆的标准配备的生活用品,专人
照顾料理的日常生活,专门的活动室、保健室构成了老人们的日常休
闲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的关心与温暖。
最后,我们还与老人们合了影,他们嘱咐我们要送给他们一些照
片作为留念。当老人们提出这个要求时我其实挺伤感的,我感到了他
们的孤单,只愿我们这些小小的行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丝的安慰。也
祝愿这些老人们能够长寿,能够安度晚年。
20xx年的暑假,我参加了由7位同学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是武汉百步亭社区,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都知道这所社区以它温暖千家万户的志愿精神而出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而我,更是紧张兴奋异常,因为我将作为这支团队的队长,领导队员们做好实践活动。
好在我们一行七个人,六女一男,大家都是平时一起上课生活的同学,有的更是从熟识已久的好朋友,协调起来就省去很多麻烦,几乎能做到“一呼百应”。而在整个活动中,总是充满了欢笑声,武汉夏天的炎热,志愿工作的辛苦,都在谈笑间度过,转眼间就到了我们活动的末尾,我这个一队之长心里沉甸甸的。不禁有点舍不得一起干活的兄弟姐妹们,而更多的分量这来自对百步亭社区里无处不在的如春雨般浸润人心的志愿精神,人文关怀。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们见到了社区里的很多人,他们都是平凡人,过着普通的生活,他们却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段关于帮助,关于感恩的故事。第一天接待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曾经介绍社区的人都将自觉帮助人当成是一种生活的乐趣。在接下来工作的几天,我便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力所能及,都很热心帮助别人。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胡奶奶。有一天,她发现独居老人杨奶奶没有晨练,急忙过来社区中心报告,而当我们一起去看望时,发现杨奶奶病在家中。把老人送去医院后,她还时不时地去看望她,当我们在采访社区居住者时,一提起她,大家都像打开了话篓子,说她做好事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在照顾半身不遂的丈夫和年逾九旬的老母的同时,她还将自己所有空余时间腾出来,帮助社区里其他需要关心的老人。而她自己却谦逊地说:“帮助别人的同时,我自己也感到幸福!”
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精神打动了我,社区里的每个人都以真诚的微笑面对其他人,用温暖的双手扶助他人,用坚定的信念让志愿精神如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看到这一切,我和队员们都感慨万千,有的还笑称以后一定要在百步亭社区买房子,这里空气好,环境好,人也好。百步亭建还有数以百计的亭子,社区以亭为“基地”,建起歌友会、棋友会、舞迷会、合唱队等团体。平时时不时地可以看见居民们在亭子那边谈谈唱唱,十分欢乐。在水泥钢铸的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的情谊的消散似乎是理所当然,而在这里,确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气象。
踏进百步亭,就仿佛踏进温暖的春天,住在百步亭,就可以感受到无私的帮助,就如春雨,润物于细无声之间,让人如痴如醉。
百步亭实践感想
江城何处最宜居?温馨家园百步亭。当我踏进这片社区,就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而当我走出这片社区,结束这次实践活动的时候,内心却澎湃起伏。先将我的感想一一记录下来。
令人难以置信的安宁。居民入住十年来,没有一户居民家中被盗、没有一辆自行车被偷、没有一起刑事案件、没有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桩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个越级上访、没有一起黄赌毒、没有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没有一起火灾。这些个"没有",不是出现在几百户居民的里弄,而是出现在上万户居民的大型社
区,简直使人难以相信。有的老太太说,有时上街买菜忘记锁门,家里从未丢过东西。多年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憧憬,在这里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让人羡慕不已的整洁。走进这个杜区,到处都是草坪、树木、花卉,仿佛进入一个花园。从扶拐行走的老人到蹒跚学步的孩童,都珍惜社区的一草一木,自觉地维护整洁的环境。瓜子壳会放在塑料袋里,烟头会丢在垃圾箱中。满树香柚看民风,社区300多棵柚子树挂果的时候,金黄的柚子果惹人馋,却没有一人去采摘。在这个社区,维护整洁已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社区组织800多名居民到风景区旅游,在野外用餐,餐毕没留下一片纸屑。
使人留连忘返的温馨。这个社区的居民,从事的岗位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大家互相关心,亲密无间。一家有困难,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完善,从就业到医疗保健,从文化教育到家庭生活,从婚姻介绍、婚礼操办、小孩接生、幼儿教育到养老百年等24小时都提供周到的服务。在我们实践的地方就设有热线电话和信访中心,而在这期间我们还帮助接待了几次居民信访,领导指示每件事都应该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都管到了。
这里曾是一片乏人问津的烂泥塘。12年前,当施工机械隆隆开进时,谁也不会想到,日后这里会享誉全国。这里是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一个用事实诠释“和谐”的地方。
探索使我们成长
——暑期实践感想
一次不论成功与否的探索都是一次进步。所谓重在参与,也就是这个意思。今年暑期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参加社会活动,我终于能为这社会做点事了。也是一次锻炼我与人交流的机会。
在出发前,我们团队的队员聚在了一起,彼此交流沟通了很多,关于活动的组织,任务的安排,人人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到了任务,做到了有的放矢,大家都对活动充满了憧憬,认为安排计划好了一切便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是事实却给我们泼了冷水:找不到人做调查;
别人不肯接受我们的访谈;
我们活动的意图被别人误解等。而最不堪忍受的是武汉的天气,有时我们必须顶着烈日,在夏日三十七八度的天气下挨家挨户的做访谈,帮助社区成员搬运东西等等,一天下来,累得只想倒头就睡。虽然汗流满面,肌肉痉挛,但这却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更加强烈。
所幸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群体智慧在我们团队里发挥得淋
漓尽致,每天我们团队都会坐下来总结一天的成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家做了重新分工,让能说会道的马队率领一队成员做采访工作,让踏实肯干的寇彻同学、彭斯羽同学去发调查问卷,而我做采访总结,无论多么疲倦,都要将微笑挂在脸上,并将社区的志愿者精神发挥出来,充分利用我们年轻有力气的优势。这样一来,问题一个一个地迎刃而解了。我不敢说做得十全十美,但是我们成功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队友。因为有他们,所以大家才能改变,才能克服,才能勇往直前。队友们,辛苦了!
一条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源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纵跨五岳,恒绝江河,源于它矢志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崎岖险恶,荆棘密布,用于攀的人终究会登上顶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毅力,在于坚持。这次实践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成长,使我们更了解现实社会,增长我们适应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加阅历和社会经验,变得更成熟了。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这一次的成长将是受益匪浅的。
以人为本使社会更和谐
——暑期社会实践之我见
在百步亭社区门口,有一座预报天气的灯标。晴天绿灯,雨天红灯,阴天黄灯,给上班出行的居民提个醒。这个小小便民的举措,来自一位著名社会学家的建议。而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在社区里随处可见。这让我想起了不仅是这个社区,而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坚持的原则,以人为本。
我从在活动之前的调查中直达百步亭的开发商,百步亭集团让利1亿多元,在黄金地段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给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6万平方米的百步亭游园和1万平方米的集中绿地,令居民和外来者流连忘返。而物业公司则更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百步亭社区每平方米物业费仅为0.3元至0.45元,居民却享受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而我们亲身体验到的是社区服务中心不但开设热线电话,昼夜有人挂牌值班,而且如果居民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出门忘带钥匙、半夜狗叫扰民等各类事项,服务中心都及时上门帮助解决。
光从这些数据我们便能感知到处处都有“人”的影子。以人为本已经成为这个社区所遵循的行事准则。在百步亭,居民参加社区自治管理,不仅有发言权,还有决策权。在社区里,所有的社区工作者都要在年终向居民作述职报告。甚至政府部门派驻社区的公务员也都要定期向居民作述职报告。这些社区工作者和公务员合格不合格,全由居民说了算。我们实习期间就有幸参加过一次居民选举“关爱小组”成员的会议。每个居民均有权力决定候选人的去留。如此民主,如此注重居民的想法和意见,使得那些文明品牌“关爱小组”, “李小海志愿服务队”、“温馨姐妹”、“阳光姐妹”、“和谐传播小组”、“爱心传递小组”、“家家亲门栋”、“邻里情门栋”等等的成员都来自群众,由群众自己选择。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在越来越发达的城市建筑中,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混凝土,到处是一种冷冰冰的突兀感觉。人们越来越机械地生活,都似乎忘记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人,而要改变这一切,最重要的莫
过于以人为本,就如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但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而且还让社会更和谐。
第四篇:暑期实践实践报告
大学的时光已走过了三分之二,即将步入大三的自己,对于未来的工作规划,人生道路的选择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想到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心里好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流去,心里关于未来的迷茫与焦虑也一天天的扩大。后来有人告诉我说只有了解自身,认清社会,感受工作,发现自我,才能更清楚的认识未来的道路,作出最好最正确的选择。于是,我决定走出校园,与社会做真正的接触与了解,利用假期空挡在社会中尝试学习和社会实践,更好的学习和磨练自己。
我知道大学里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更加重要。我们都应该清醒得认识到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并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不能真正的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我希望自己能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以后走入社会做好基础与心理准备。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其他人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在一些机缘下我进入了徐州圣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暑期实践和学习。在还没进去之前,我的心里非常紧张还有隐隐的兴奋,在害怕不能做好这份工作不能与公司里其他同事和睦相处的同时,又有想要证明自己获得别人肯定的愿望。
我担任的是文员一职,平时在工作只是接接电话,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接收各部门文件、复印后分发给各相关人员,本部门一些文件的传送、追踪、回收、整理、归档、保存、销毁等,部门人员所需求的表单制作、打印,协助上司工作,如整理领导干部工作台面,帮助他们处理一些琐碎、力所能及的事情。由于是新手,刚开始做得并不完善,再加上做的都是很琐碎的事情,心情有一段时间很低落,有对工作的厌倦也有对自我的怀疑和否定。后来在公司里一些前辈的悉心指导下慢慢的能够自己很好的完成每天的工作,也是通过他们我认识到,不管是再简单的工作,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认真负责的去做,不管怎样都应该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能仅仅因为一点小事情就灰心丧气否定自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有时候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虽然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扰和压力,但我明白这些都是我不久后就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毕竟在工作中的人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惊喜。所以这些问题是不能逃避和假装不存在的,从现在开始我就要一点一点去克服去适应去学习。每次见到公司里其他同事我都会很真诚的微笑,见到前辈们也会很谦逊的和他们打招呼,会很积极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在工作上也积极乐观的去做每一项任务,虽然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我做的还很不够,但跨出了第一步我就很开心,很多事情总是第一步难的,有了第一步,接下来就会有勇气走完所有的路。虽然只能和这些同事们相处一个月,但我心里还是有一些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创造一些美好的回忆,后来与同事们的和睦愉快的相处让我很开心的发现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这次的实践,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800元。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是心里的那份喜悦却是无法形容的。因为那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成功,是对自己付出的心血的肯定。在这次实践中做了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公司的老板也对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在这次实践中,有很多收获,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我一直认为自己做事一向很认真,但是这次我发现,工作讲究的还有效率,专时专用,需要特别的认真和用心,抓紧一切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日事当日毕。遇到困难要沉着,不能着急。想到已经是大学生了,遇到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因此在平时遇到困难时更需要锻炼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不要着急,冷静,沉着,不能慌乱。
在一次机会下看到了公司里其他工人的工作情况,当时心里有震惊有钦佩有羞愧有思考,看到他们沧桑的脸上挥流的汗水,沉重的工作,并不那么好的工作环境,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生活划过的清晰的痕迹,但却找不到一点潦倒萎靡的生活态度,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很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看到我们会很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那种质朴真实很能感染我。
我突然感觉很羞愧,在我身上并没有他们那样的生活压力与难题,我所生活的世界比起他们来说太过简单幸福,但就是这样的世界却总是遭到我的抱怨,遇到一些小困难就会灰心,就会觉得自己不行,很差劲。现在想起来却总觉羞愧,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幸福才会让我不知道珍惜,如果我也经历了许多,也像他们一样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许我就不会那么懂得抱怨,会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许多困境。毕竟,比起现在所经历的,以后的人生还有很长很长,会遇到数不清的比现在更难面对的事情。所以,我更应该从现在起就学会怎样面对生活怎样、摆脱困境、怎样自我调节。后来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在这次实践中,我收获最大的不是做了这样一份工作,不是赚了几百块钱,而是学到了一种新的面对生活困境的心态,这样的思想上的转变,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确实从一个学生开始慢慢的转变,思想上也是。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他们给我留下的都是友好和真诚的回忆。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学到过很多精彩的知识,经过这个暑假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走入社会后能够从容面对各种问题,我们所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太多了,也许亲临其境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在实践的这个月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更从心理上达到了以前没有的平静与动力。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向工作岗位之路做准备。“学无止境”,这个夏天让我明白很多以前看不清的问题,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如果我希望以后的人生能够走得顺畅,面对困难时我能够从容面对,我所要做的我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不管怎样,这一个月,于我而言有很大的收获。即将走上社会,我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年轻是资本,但不是肆意挥霍的本钱。头脑中拥有主动学习,谨慎思考的态度,保持一直前进的步调,因为未来需要自己去拼搏。我想,让这个月成为一段人生的起点,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期待收获一段精彩的人生。
第五篇:社会实践报告四
对桂西北中专医疗卫生教育的一点调查和思考
在大学的门槛不再遥不可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怀着梦想与希望奔赴高考的战场,朝着自己心中的大学进军。中专,成了一个渐渐被人们淡忘的词语。然而在大山深处,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历经起伏,至今仍生机勃勃,为山区的医疗卫生教育发光发热。她就是河池市卫生学校。
河池市卫生学校概况
河池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她的诞生填补了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空白。历经50多个春秋,河池卫校作为桂西北“白衣天使”的摇篮,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八桂大地,为各族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建校伊始只有正式教职工3人,到走过十年动乱的风雨,从恢复高考后的人才培养,到学校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尤其是近十年来,受到新形势的冲击,学校的发展之路可谓荆棘遍布。
新千年之初的成绩
1998年,成人中专招生全部放开。利好政策下,河池卫校不懈努力,新千年之初在建设学校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从一些照片资料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校园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加大投入,新建、整修校园基础设施
新建一栋六层的教学楼,与此同时,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整修。至此,全校共有30间教室、3间电脑室、4间多媒体教室、1间语音室、30间实验室。男、女生宿舍均为标准化的公寓式宿舍。新建篮球场一个,排球场3个。
二、大力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
学校新增便携式投影仪、监护器、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手术床、人工呼吸机、麻醉机、洗胃机、心肺听诊模型、肝脾触诊模型、心肺复苏模拟人、多普勒胎心仪、蓝光治仪、产科模型、多功能护理人等。
三、获得多项荣誉
20xx年获全区“办学基本条件良好学校”“河池地区五四红旗团委”“河池市花园式单位”,20xx年获“河池地区先进党总支”“河池地区支教先进单位”“河池市无毒小区”,连续多年获“河池市文明单位”,20xx年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20xx年,河池卫校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审核,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几年来,有38所学校或单位来校参观学习。
中专教育面临重重困难
正当河池卫校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招生就业大方向的转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高校连年扩招
教育部政策的转变使得高校连年扩招,随之而来的是高中的大幅扩招,大部分初中毕业生涌入高中,使得中专类学校的生源大量流失。
二、用人单位标准提高提高
乡镇卫生院经营不景气,用人标准提高(上级卫生部门下文要求,从20xx年起,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疗人员必须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区卫生厅对中等卫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停止医学类学生的招生。
三、就业政策的转变
对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毕业包分配”政策,毕业后的工作不能得到保证。
这些因素使得当年招生严重滑波,20xx年秋入学新生仅有370多人,不及上年的一半。“政策变了,我们都措手不及,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去应对”。陆校长坦言。
四、经费枯竭,教职工资源流失
因“非典”疫情暴发,按市政府要求,河池卫校给新建的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河池卫校附属医院)投资712万元。这时,学校经费枯竭了,上级规定发给教职工的西部开发补助费、生活补贴停发了,甚至不得不向农行货款300万元来支付学校的一些正常开支。这突如其来的危机,给教职工带来极大的震动,一些优秀的教师也因此调离学校。
主动出击谱写新的篇章
面临困境,河池卫校没有甘陷桎梏,而是迎难而上,主动出击,顺应形势的发展,努力走出文化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一方面,学校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层次;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以适应岗位的需求。
一、办学理念上,学校坚持两个并重: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
作为河池卫校的“招牌”,护理专业已经有近50年历史,教学成果优良,有较好的社会口碑。据护理教研室主任何老师介绍,近几届河池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区中等卫校毕业理论统考,都取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
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约60%,大大超过全区通过率;
在全区护理技能比赛中,河池卫校的学生也屡获团体奖。
同时,河池卫校积极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办承认大专教育,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历,使学生在社会上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二、办学层次上,学校逐步发展出三种办学层次:
1、普通中专层次。
2、成人大专层次(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联办) 到20xx年底,开办护理专业业余大专班14个班,学生940人。办临床大专班17个班,学生2241人。
3、“3+2”大专生(中专三年,后读两年大专)20xx年,学校首次与广西中医学院联办普通中专成人大专连续脱产班,即大专护理1班、大专中医1班,学生80人。
三、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就业观念,打破招生就业困局
20xx年初,学校招生就业办成立,由当时的李副校长率领,主动到广东、福建等地区帮助毕业生联系就业岗位。
每年春夏之交开一次双选会,每次双选会都有几十个单位到校录用毕业生。努力做到学生当年毕业当年就业。
定期举行就业讲座,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每学年新生入学、学生毕业前夕,学校领导、学生科领导都亲自作就业专题讲座,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用人单位概况,选用人才标准与条件,预测来年就业趋势,鼓励学生多种职业选择,勇于展示自我才华,确定“立足本地、面向全区、幅射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几年的努力,河池卫校的就业网络已经遍及河池市城乡,并延伸到广东番禹、东莞等城市,毕业生可进入各级医院、保健中心、卫生服务站、医药商店和门诊工作,连续数年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90%。
就业渠道疏通后,招生困局被打破,河池卫校这所中专学校,重新焕发生机。从20xx年至今,招生人数连年增加,20xx年招到700人,20xx年823人,20xx年1120人(含乡村医生班),20xx年932人。大专本科函授15个班,学生467人。共开设护理、高中护理、助产、卫保、药剂、影像、乡医七个专业。
国家政策引导下发展
随着扩招热逐渐过去,国家加大了对中职类学校的引导和扶植。20xx年,国务院通过
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按照《意见》精神,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每生每年的标准为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加起来就是3000元;
而且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资助的对象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是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有普惠性,也就是说,90%的中职学生,包括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所有城市困难家庭的中职学生,都能获得国家助学金。这是一个重大举措,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生活状况,确保所有想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包括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加快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抓住这个机遇,河池卫校狠抓自身建设,努力谋求发展。据了解,河池市每年护士需求达七八百人。作为中专,河池卫校稳步扩大招生,为桂西北山区卫生系统培养大量基础人才。同时,河池卫校继续与广西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办成人大专、本科教育,对已经工作的乡镇卫生系统人员进行进一步培训。由于桂西北山区卫生系统很不发达,大山深处更是缺医少药,乡镇卫生系统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学历,有的甚至没有达到中专学历却已从业数年,因而成人教育影响十分深远。
作为桂西北唯一的卫生类学校,河池卫校为改变桂西北的医疗状况、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之路不平坦,奋斗中彰显河池卫校人的精神——严谨治学,规范管理;
团结拼搏,励精图治;
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展望未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河池卫校人正朝着升格为河池市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
相关热词搜索: 实践 实践 报告 例文 【暑期实践报告四】实践报告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