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中毒性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实验报告x
4
4
昆明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 年 10 月 11 日
带教教师:金会艳
专业班级: 2012 级麻醉班
缺氧实验
一、实验目的
、复制不同病因导致小鼠缺氧的模型,了解乏氧性,血液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分类。
、观察缺氧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以及血液颜色变化。
、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分别复制三型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
小鼠缺氧瓶( 100ml-125ml 带塞广口瓶) ,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广口瓶,恒温水浴箱, 5ml
或 2ml 刻度吸管, 1ml 注射器,酒精灯,剪刀,镊子,钠石灰,甲酸,浓硫酸, 5%硝酸钠,
0.1%氰化钾,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乏氧性缺氧
1
取小鼠四只,标记编号(甲,乙,丙,丁)
每 2min 记录 死亡(记录时间及耗氧量,甲鼠尸体待留)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 一般情况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小鼠一只)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 *
、亚硝酸中毒缺氧(小鼠一只) 观察记录一般状况
观察记录如上
小鼠腹腔注射 *5%亚硝酸钠死亡(记录时间, )
计算小鼠耗氧率( r ) *
、取出甲鼠及 2,3 实验小鼠尸体部分肝叶进行对比,记录颜色。
备注:
(1)一般状况 * ,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皮肤黏膜颜色。
(2)缺氧瓶 * ,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塞外面,且可以加入钠石灰吸收水汽。
(3)腹腔注射,正确拿握小鼠,左下腹, 45°进针,回抽。
(4)耗氧率计算: r[ml/(g ·min)]=a(ml) ÷ w(g) ÷ t(min) a ,耗氧量; w,
体重; t ,死亡时间。
五、实验结果
表 1. 各型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3
表 2.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 乏氧性缺氧 )
注:从左至右依次为,亚硝酸钠中毒,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
篇三:小鼠缺氧模型及其分析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 教研室: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任课教师:张彩华 授课章节: 缺氧与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 授课专业和年级: 2005 级医疗 授课学时: 8 学时 授课时间: 2007 年 3-7 月
实验题目:缺氧
实验目的: 1. 观察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复制几种类型缺氧的模型,观察血液颜色的特点,分析其机制 根据大纲要求: 掌握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紫绀、肠源性 紫绀。
熟悉并理解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熟悉氧代谢的四个环节 (摄取、携带、运输和利用) 及反映血氧情况的一些指标 (氧分压、 氧含量、氧容量、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 。
掌握各型缺氧发生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掌握各型缺氧的特征(血氧变化的特点和皮 肤黏膜颜色变化) 。
实验原理:
现代病因学认为, 疾病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原因是引起疾病所不可缺 少的因素,并且往往决定疾病的特异性,它与相应的疾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条件 则不是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往往是通过作用于致病因子或改变机体反应性,对疾病的 发生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血液颜 色和血氧变化特点。
实验对象:小鼠 实验器械和药品: 电子秤、 注射器、 钠石灰、 小鼠缺氧瓶、 测耗氧量装置、 剪刀、 镊子、 滤纸、苦味酸、一氧化碳包;生理盐水、 1.25%尼可刹米、 2%水合氯醛、 5%亚硝酸钠、 0.1%
氰化钾
实验方法: 一、原因和条件作用的分析
取 3 只小鼠称重,编号 1、 2、3,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2. 注射及处理:
号:生理盐水, 0.2ml/10g ,腹腔注射
号: 1.25%尼可刹米, 0.2ml/10g ,腹腔注射 3 号: 2%水合氯醛, 0.2ml/10g ,腹腔注 射
给药后分别放入三个缺氧瓶中,密闭计时,观察动物活动情况至死亡。
3. 用测耗氧量 装置测定总耗氧量( a) 4. 计算耗氧率( r ):根据小鼠体重( w),存活时间( t ),总耗氧量 (a)计算
小鼠耗氧率 r ( ml/min/g) =a/ ( w*t. ) 二、几种类型的缺氧
1. 取 3 只小鼠称重,编号 4、5、 6,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2. 注射及处理:
号:放入缺氧瓶,通入二氧化碳
号:5%亚硝酸钠, 0.2ml/10g ,腹腔注射 6 号:0.1%氰化钾,0.2ml/10g ,腹腔注射 观 察小鼠活动情况直至死亡。
分别解剖 1、4、5、6 号小鼠,剪下一片肝脏组织放于滤纸上,观察对比血液颜色。
实验结果:
一、 不同条件下小鼠缺氧状态的比较 序体重号 (g) 1 2 3
20 20 20
注射及处理 生理盐水
存活时总耗氧间( min) 量 (ml) 12 9 30
8 14 13
耗氧率 (ml/min/g) 0.033 0.078 0.02
正常活动,呼吸逐渐困难
1.25% 尼可刹米 活动多,呼吸快 2% 水合氯醛 活动少,呼吸慢
二、几种类型的缺氧 序号 1 4 5 6
体重( g) 20 20 20 20
注射及处理 生理盐水 一氧化碳中毒 5%亚硝酸钠 0.1% 氰化钾
缺氧类型 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血液颜色 暗红色 樱桃红色 咖啡色 玫瑰红色
实验讨论:
一、原因和条件作用的分析 现代病因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引起疾病所不可缺少 的因素,并且往往决定疾病的特异性,它与相应的疾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条件则不是 疾病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往往是通过作用于致病因子或改变机体反应性,对疾病的发生发 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本实验将生理盐水组作为正常对照,尼可刹米是一种呼吸中枢兴奋剂,可以直接兴奋呼 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故 2 号小鼠活动多,死亡 时间最早, 代谢耗氧率最高。
水合氯醛是一种镇静催眠药, 可以抑制呼吸中枢, 使呼吸变慢, 故 3 号小鼠活动少,死亡时间最晚,代谢耗氧率最低; 1 号小鼠各项指标均介于中间。说明 缺氧是这 3 只小鼠死亡的共同原因,不同的药物是小鼠死亡的条件,尼可刹米可以促进缺氧 引起的小鼠死亡而水合氯醛可以延缓缺氧引起的小鼠死亡。
二、几种类型的缺氧
缺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 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根据不同的病因,可以把缺氧分为四种类型: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 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不同类型的缺氧具有不同的病因以及不同的血液颜色和血氧 变化特点。
1.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或者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 ( 1.2.3 号小
鼠)
皮肤粘膜颜色:暗红色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的质或量的改变引起的缺氧。 ( 1) 贫血:血红蛋白量
的减少,皮肤粘膜颜色 苍白
(2) co 中毒: 原因:co 与 hb 结合形成 hbco;抑制糖酵解, 氧解离曲线左移 皮 肤粘膜颜色:樱桃红色
( 3)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中毒) :原因: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皮肤粘膜颜色:咖啡色
循环性缺氧: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氧(见休克实验) 皮肤粘膜颜色:暗红色
组织性缺氧: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的缺氧
如氰化物中毒: 抑制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转化为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皮肤粘膜颜色: 玫瑰红色 实验结论:
1. 缺氧是这 3 只小鼠死亡的共同原因, 不同的药物是小鼠死亡的条件, 尼可刹米可以促
缺氧引起的小鼠死亡而水合氯醛可以延缓缺氧引起的小鼠死亡。
2. 低张性缺氧是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或者外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 皮肤粘膜 颜
色是暗红色,由于还原型 hb≥ 5g/dl
co 中毒属于血液性缺氧, 原因: co 与 hb 结合形成 hbco;抑制糖酵解,氧解离曲线左 移。肤粘膜颜色是樱桃红色,是 hbco 的颜色。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硝酸盐中毒)属于血液性缺氧,原因: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 铁离子,皮肤粘膜颜色是咖啡色,是三价铁离子的颜色。
氰化钾中毒属于组织性缺氧,原因是抑制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转化为还原型细胞色素 氧化酶,皮肤粘膜颜色:玫瑰红色,由于血液中的氧化型血红蛋白较多。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 所有实验装置的连接必须保持通畅而且密闭, 也可以在瓶口涂些凡士林时期密闭。
2. 腹腔注射位置应在左下腹,避免损伤肝脏,注射的药物剂量应准确。
3. 钠石灰必须完全干 燥。
氰化钾有剧毒,避免皮肤粘膜与之接触。
5. 实验完毕后,所有器械应冲洗干净。
实验思考题:
1. 小鼠在缺氧瓶中为什么会缺氧?
2. 缺氧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原因,皮肤粘膜颜色及血氧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题目: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普鲁卡因对混合神经的作用特点。
根据大纲要求: 掌握局部麻醉药的概念及机制,熟悉其体内代谢过程,了解常用的几种局麻药的特点效 果和作用。了解几种局麻方法, 熟悉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及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实验原理: 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作用于用药局部的神经末梢, 可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感觉神经先麻醉,运动神经后麻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械和药品:电子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蛙类手术器械、刺激电极、玻璃分 针、棉花、蜡纸。
1%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一只, 腹位固定四肢于蛙板上, 剪开一侧股部皮肤, 可见股二头肌和股三头肌, 用玻璃分针在两块肌肉间小心剥离出坐骨神经干,在其下面穿一线,轻提起神经在其下 垫一小片蜡纸,将神经与周围肌肉隔开。
2. 方形波刺激坐骨神经, 找出最小刺激阈, 选用适宜的刺激强度 (可稍大于最小刺激阈) , 观察蟾蜍对刺激的全身运动反应及该后肢的运动反应。
一段棉线(或直径为 1.5mm 的细棉条)浸泡 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包绕神经干的穿 线
部位。
4. 2min 后,以同样强度刺激给药上下端的神经干,观察蟾蜍全身运动反应及该 后肢的运动
反应,分析所出现现象的原因。
为了分辨感觉纤维与运动神经纤维何者先产生麻醉作用,隔 2min 以同样强度重复刺
激
一次。这时反应有何变化?分析其结果。
给药 10min 后,在以同样强度刺激棉线上下端的坐骨神经干,观察动物的反应。
实 验结果:
普鲁卡因对神经干的作用
时间 (min) 0 2 4 6 8 10
近中端
肌肉运动
+ + + + - -
全身反应
+ + + + + +
肌肉运动
+ + + + + +
远中端
全身反应
+ + - - - -
“+”表示对刺激有反应;“- ”表示对刺激无反应 实验讨论: 局部麻醉药是一类以适宜的浓度,局部应用于神经末稍或神经干后能可逆的完全的暂时 的阻断神经传导有关的动作电位的药物。
低浓度的局部麻醉药能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高浓度对神经系统任何类型的 纤维(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都有阻断作用。一般细的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比粗纤 维对局麻药作用更敏感。在局麻药的作用下,痛觉先消失,其次是冷觉、温觉、触压觉。
局麻药通过抑制钠离子内流, 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产生局麻作用。
本实验 将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作用于混合神经——坐骨神经的局部,由于感觉神经纤维的冲动是向 上(近中端) 传导的, 故刺激近中端时, 全身反应 (代表感觉) 始终存在, 而刺激远中端时, 在 2min 时全身反应消失, 说明此时感觉神经纤维已经被药物阻断了。
运动神经纤维的冲动是 向下(远中端)传导的,故刺激远中端是,肌肉运动(代表运动)始终存在,而刺激近中端 时,在 8min 时肌肉运动消失,说明此时运动神经纤维已经被药物阻断了。
实验结论: 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作用于用药局部的神经末梢, 可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感觉神经先麻醉,运动神经后麻醉。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 蟾蜍不捣毁脑脊髓 2. 棉线浸泡药液不易过多 实验思考题: 局麻药对混合神经作用的机制和特点是什么?篇四: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性缺氧
实验目的: ① 复制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过程中实验 动
物一般状况、呼吸、唇尾颜色及死亡时间等机体功能变化。
加深对缺氧分类和缺氧机制以及不同类型缺氧特点的理解。
③ 了解常见 类型缺氧的解救办法。
实验步骤:一、低张性缺氧
成年小白鼠 3 只,新生鼠一只分别标号 1~4,做以下处理:
1 号鼠腹腔注射一定量 0.1ml/10g 乌拉坦。
2 号鼠腹腔注射等量 0.05ml/10g/ 可拉明。
、 4 号不做任何处理。
2 、上述处理之后将 1~4 号老鼠同时放入等容积的广口瓶中,并盖好瓶塞,同 时用导管把四个广口瓶连通。
、观察计时,并五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直至成年鼠全部死亡。
、解剖死亡小鼠尸体,并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二、等张性缺氧
1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将装有小白鼠的广口瓶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用吸管吸取适量甲酸加入试管中,再吸取适量的浓硫酸加入试管中,塞 紧瓶塞,并加热。仔细观察小鼠的变化并记录。
待小鼠死亡后,取出小鼠,并解剖小鼠尸体,观察记录其肝脏颜色。
1 、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① 取成年健康小白鼠一只,观察其正常表现后,向腹腔注射适量 0.3ml/20g 亚硝酸钠。
② 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待其死亡后,解剖小鼠尸体,观察并记录其肝脏颜色。
实验结果:一、低张性缺氧
(2) 成年空白鼠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的变化:
成年鼠呼吸频率变化
250
200
150
100
50
0 呼吸频率 ( 次 /min)0555101520253035404550
时间 (min)
① 一号鼠注射乌拉坦之后行为状态比较活泼, 放入广口瓶后较安静。
之后呼吸频率加大, 并渐渐闭上眼睛,之后出现躁动不安现象。最后趴下安静不动,急促呼吸,死亡。解
剖尸体,肝脏颜色鲜红。
② 二号鼠注射可拉明之后非常活泼, 放入广口瓶之后也比较活泼, 之后出现呼吸明显加 快的现象,并开始上串下跳,最后急促呼吸,慢慢呼吸变缓,死亡。解剖尸体,其肝脏 颜色深暗红色。
三号鼠在放入瓶中之后比较安静,并出现呼吸加快,最后变慢直至死亡。解剖尸体, 起肝脏颜色暗红色。
新生鼠无明显现象。一直存活。
二、等张性缺氧
(1)一氧化碳中毒:
小鼠刚放入瓶中叫安静, 1min30s 后开始剧烈跳跃挣扎, 2min30s 后趴在瓶底四肢抽搐, 任在呼吸, 2min39s 后死亡。尸体发红,解剖后肝脏呈樱桃红。
(2)亚硝酸钠中毒:
小鼠 3min 之后变得非常活泼,上串下跳, 4min 之后开始抽搐, 5min 之后趴在瓶底抽
搐, 6min45s 后死亡。尸体全身皮肤黏膜青紫,肝脏为深咖啡色。
讨论:
一、 三号小鼠的呼吸频率为什么会上升后下降直至死亡?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 ①小鼠在放入瓶中之后, 随着呼吸的进行, 瓶中氧分压进行性降低, 所以小鼠体内血氧含量减少,引起小鼠产生代偿性反应,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 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泡通气 量和肺泡气氧分压。随着实验的进行,瓶中的氧分压更低,二氧化碳的分压上升,此时缺氧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超过氧分压降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发生中枢性呼吸 衰竭。表现为呼吸抑制,呼吸节律和频率不规则,肺通气量减少。到最后,二氧化碳分压继 续升高,对小鼠产生二氧化碳麻醉,最后小鼠死亡。②在低张性缺氧中,动脉血和静脉血中 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所以,小鼠的唇尾颜色会变味青紫色(发 绀)。其肝脏血液也因含有较多的脱氧血红蛋白而呈现暗红色。
二、 在实验组中,给一号鼠、二号鼠分别注射乌拉坦、可拉明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① 乌拉坦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其影响实验动物的正常神经传导。当给小鼠腹腔注 射一定量乌拉坦之后,小鼠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其基础代谢降低,耗氧量下 降。
② 可拉明为中枢兴奋药,能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 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兴奋呼吸中枢,并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 敏感性,使呼吸加深加快。
一二号实验鼠的实验意义在于复制慢性低张性缺氧和急性低张性缺氧。在给一号鼠注射 乌拉坦之后,小鼠产生麻醉作用,对氧的需求量降低,所以在试验中最后死亡(除新生鼠之 外)。在给二号鼠注射可拉明之后, 其产生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加深加快, 同时对氧的需求量 增加。由于瓶中氧分压的急剧降低,小鼠产生代偿反应,表现为呼吸的急剧加深加快,躁动 不安,上串下跳。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其存活时间最短。
三、 新生小鼠的实验意义是什么? 其主要是验证不同年龄阶段的小鼠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新生鼠对氧的耐受性很强, 其因为基础代谢率很低,对氧的需求量较低,所以存活时间最长(不死亡) 。
四、 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小鼠的肝脏颜色为什么是樱桃红?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其结合率仅为氧与血红蛋白结合速率的
1/10 ,但是碳氧血红蛋白的接力速度确实氧合血红蛋白的 1/2100, 因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 的亲和力是氧的 210 倍。此外,当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 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合力,使血红蛋白分子中已结合的氧释放减少,氧解离曲线左移。
从而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血氧容量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所以一氧化碳中 毒的小鼠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会累积很多,由于碳氧血红蛋白为鲜红色,所以小鼠的唇尾颜 色和肝脏颜色也呈樱桃红色。
五、 亚硝酸钠中毒死亡的小鼠的肝脏颜色为什么是咖啡色? 血红素中的二价铁在氧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价血红蛋白,其分子中 的三价铁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而且当血红蛋白分子中的 4 个二价铁有一部分被 氧化后,还可以增强其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和力,使血红蛋白向组织细胞释放氧量减少,导 致氧解离曲线左移。从而使血氧容量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容量减少。血液中高价血红蛋白含 量增多。因为高价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所以亚硝酸钠中毒死亡的小鼠肝脏呈咖啡色。
六、 co 中毒早期抢救的原则应注意什么? (1)应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4)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5)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 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6)呼叫 120 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七、亚硝酸盐中毒应做哪些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1). 吸氧: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
化剂,可使正常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蛋白,
失去输氧能力而使组织缺氧。观察所见病人面色发青,口唇紫
绀,静脉血呈蓝紫色都是缺氧的表现,因此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2) . 洗胃:如果中毒时间短,还应及时予以洗胃处理。
(3) . 美蓝(亚甲蓝)的应用: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 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用量以每公斤体重 1~2mg计算。同
时高渗葡萄糖可提高血液渗透压,能增加解毒功能并有短暂利 尿作用。
(4) . 对症处理:对于有心肺功能受影响的患者还应对症处理, 如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心律失常药等。
(5) 营养支持:病情平稳后,给予能量合剂、维 c 等支持疗法。
八、全体组员认为该实验有改进之处:
( 1 )在做一氧化碳中毒的试验中,认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与装小鼠的广口瓶之 间应该有净化装置,排除其他因素对小鼠的影响。如装有氢氧化钠的洗气瓶。
在整个实验装置的最后还应该有除去一氧化碳装置,防止空气污染。
(2)在做亚硝酸盐中毒的试验中,应该设置对照空白组,只给小鼠小鼠注射生理 盐水。以排除注射亚硝酸盐溶液中生理盐水的影响。
(3)在低张性缺氧的试验中,三号小鼠也应该注射生理盐水,以排除注射给小鼠 带来的疼痛影响。
高燕洪
2011/10/15 篇五: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缺氧, 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 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 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
二、 实验材料:
体重 20 克左右的健康小白鼠 4 只,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 125 rnl 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 lml 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
三、 实验方法 :
1 、低张性缺氧:
(1) 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 2 只,分别作以下处理:甲鼠腹腔内注入 0.25% 氯丙嗪 0.1
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 0.1 ml/l0g 。甲鼠注射氯丙嗪以后再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 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为止。
(2) 上述处理后, 将小白鼠分别放入装有 5g 钠石灰的广口瓶内, 然后塞紧瓶塞, 连通测 氧耗装置。
开始计时, 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 以后每 3min 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 直至动物 死亡。
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 取小白鼠 2 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 5%亚硝酸钠 0.5 ml ,甲在注射
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 1%美兰溶液 0.3ml ,乙注入生理盐水 0.3ml 作为对照。
(2) 每 3min 观察和记录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小白鼠死亡。将尸体编号留待解剖。
四、 实验结果: 表 1 不同类型缺氧实验结果 存活 时间 总耗氧量 / 皮肤黏膜、血 每分钟耗氧液(肝脏)颜一般状态、行为 量色
甲乙鼠粘膜出 甲:呼吸缓慢,无明
甲: 25ˊ45" 甲:4 ml 现青紫色,血显挣扎现象
乙: 16ˊ12" 乙:12 ml 液颜色乙比甲乙:呼吸急促,激烈
深 甲乙粘膜出现
青紫色
甲:鲜红色血
液
乙:咖啡色血
液(含高铁血
红素的血液) 挣扎 低张性 缺氧 nano2 中 毒性缺氧 —— ——
五、 实验讨论: 由于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而使肺泡氧分压降低,导致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而引起的供 氧不足,称为乏氧性缺氧。乏氧性缺氧时,动脉血的氧分压、氧含量和氧饱和度均降低,皮 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称为发绀。
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 ( fe2+ )可在亚硝酸盐等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二价铁变成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携氧能力,加上血红蛋白分子的四个二价铁中有 一部分氧化为三价铁后还能使剩余的 fe2 +与氧的亲和力增高,即通过变构效应使氧离曲线
左移, 血红蛋白结合和释放的氧量都减少, 导致组织缺氧。
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 故亚硝 酸盐中毒时皮肤、粘膜呈现类似发绀的青紫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六、 实验结论: 乏氧性缺氧时老鼠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变成青紫色,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也使皮肤黏膜 变成青紫色。温度低,使老鼠进入冬眠状态能使老鼠耗氧量减少。
相关热词搜索: 实验报告 缺氧 实验 报告 缺氧实验报告x下一篇:【可编程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