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 浏览量:

 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我区把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摆在首要位置,把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用过硬的干部队伍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着力打造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治理本领高的基层一线干部队伍,不断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乡镇班子队伍,强化引领力。坚持把选优配强乡镇党政 “一把手”作为加强领导班子的关键来抓,牢固树立面向基层一线、注重实干实效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着眼 2021 年领导班子换届,注重优化干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大力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敢于担当、经过实践检验、领导经验丰富、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做到经验能力互补、性格气质相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低了 3.6 岁,累计提拔“85 后”正科级干部 16 名、“90 后”副科级干部 17 名,全区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活力进一步增强,推动释放发展最大能量。

 建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强化组织力。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从村情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出发、从岗位适应性出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两推一选”程序要求、职数设置和人选标准,通过逐村分析研判、严密

 人事安排、深入细致考察,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 1694 名、副书记 129 名、书记 342 名。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 4.7 岁,其中 35 岁以下占到 43.9%,大专以上学历占到 61.7%,较换届前提高 11.8 个百分点,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提升。

 建强乡土人才队伍,强化带动力。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围绕全县“6+4”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省市人才项目的牵引功能,广泛开展人才合作交流,分别制定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挂职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17 名,招考引进教育、卫生类大学毕业生 53 名,招聘引进急需紧缺教育人才7 名、医疗卫生人才 64 名。立足打造“全国新能源精准扶贫示范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培养新能源生产技术与运营维护人才 80 名、招聘新能源运营维护人员 254 人。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六项计划”,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 15 名,开展技能技术培训 92 期 4750 人(次),培养发展农民技术员 785 名、科技示范户 547 户、科技明白人 2086名。

 建强驻村帮扶队伍,强化战斗力。按照“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要求和“一村一队、一队 3 人”标准,国家部委和省、市、区各级帮扶单位向 198 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198 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396 名。深入开展单位包村、班子成员包社、干部包户访民情活动的“三包一访

 "活动,坚持年初一个计划、年中一个汇报、每月召开一个村组群众会议、充分发挥一个村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四个一"工作法,坚持对贫困户每月访问一遍,对非贫困户每两月访问一遍的“两个全覆盖遍访”,推动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进百家门、知百家事、暖百家心。

 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20 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州社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精心指导、帮助下,我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壮大社有企业、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推动全县供销系统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一、 农资供应工作 我社认真落实省社、州社的部署要求,积极宣传教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推广有机肥使用。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早安排早部署,储备有机肥 108 吨;根据我县农民实际需求,积极主动联系农具生产厂家协商,从正规渠道统一生产,保证价廉物美,购进销售农具筛子、簸箕、管筐,购进棉絮、棉花等生活日用品,购进销售条茶、方包茶、砖茶等边销茶。保证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二、 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为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供销产业扶贫进程,根据《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专项供销扶贫2020 年度攻坚方案〉的通知》和《州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印发〈供

 销产业扶贫 2020 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供销社 2020 年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在县城建设“为农服务中心",“农村电商体验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 烟花爆竹管理工作 1. 对烟花爆竹仓库和门市每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点及时维修。9 月份清查出过期烟花爆竹,将整理清单上交应急管理局,于 23 日协同应急管理局、公安局、消防队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烟花爆竹集中销毁行动,将所有库存的过期烟花爆竹进行集中销毁。

 2. 引导群众安全文明燃放烟花爆竹,预防和减少烟花爆竹燃放事故。

 3. 在节假日期间,始终遵循值班制度,并在节假日期间安排专人在辖区内进行不定时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了制度完善,工作规范,管理有序。

 四、 狠抓党建工作 1 .强化学习教育,着力提高干部学习力 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通过会议、集中学习、分散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和微信、微博、学习强国等多种学习载体,建好理论宣传阵地,同时做好“学习强国"推广运用。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全面学习新党章、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对省委^一届三次、

 四次全会、州委^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不断增强干部“四个意识" 2 .抓好党员干部队伍 建立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纪实表,严格按月详细填写,详细了解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情况。培养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作风纪律严、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党组织班子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提升职位匹配度,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3. 落实党建工作 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安排部署,结合我社工作实际,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高质量推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干部执政能力,完善社区“大党委"、机关“共建组"运行机制,每季度到县镇第一社区居民委员会报道,主动认领和完成各项任务,认真开展送关爱慰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实推进“精准化”群众工作。持续深化“干部群众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在推动精准化群众化工作上用力,推动群众工作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4. 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作用,制定帮扶规划,组织单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台账,落实帮扶措施,充实帮扶村脱贫攻坚人员力量,单位选派了一名第一书记深入村

 上开展脱贫攻坚等工作 o 大力推进“城乡党建结对共建行动"落实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连抓等七个方面的任务,强化对困难群众、三老干部、贫困党员的关心、关爱力度。深入推进“两联一进"工作全覆盖,完善工作计划、丰富活动载体、精细工作清单,推动干部常态进村入户、进寺入舍,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强化作风建设领导按照责任分工,把责任装在心里、扛在肩上,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持之以恒抓好“四风”专项整治任务的落实;坚持把中央、省委、州委、县委以及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刚性条款”、硬约束,通过专项查、集中查、暗访查等形式,严格管束干部,确保机关正规有序,纪律严明,运转高效;党支部集中学习了《廉政准则》等各级有关廉政条令条规,建立廉政建设责任状,明确廉政责任,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坚持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法不授权不可为,依法行政,大力推进法治机关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务。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做到公正执法。

 六、脱贫攻坚工作 1. 为加快推进创新扶贫产品销售机制促进精准脱贫工作的要求,我社认真落实了我县“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工作。到目前为止,县已有 8 家企业注册扶贫商标,并审核通过。

 2. 为打通我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我社积极组织并带领我县农产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进我县农特产品企业与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3.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对联系村的 14 户贫困户、12 户联户联情户家庭人员基本信息、经济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针对困难诉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解决方案。确定帮扶责任人的具体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 环境卫生保护工作 与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大整治环境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周五对全社卫生及责任片区的环境卫生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坚决进行整改,并及时向社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八、 维稳工作 强化综治及维稳工作的管理,全力做好维稳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

 九、 其他工作 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工作任务和州社业务工作任务,并制定了县供销合作社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总结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