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5-01

当前位置: 默读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报告汇编(6篇)

|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报告汇编(6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报告汇编(6篇)

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报告汇编(6篇)

目录

1、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调研报告2

2、城乡融合发展的xx调研报告9

3、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含发展进程、问题与路径)18

4、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32

5、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43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促进农民内生发展能力调研报告57

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xx县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一年来,xx县城乡基础设施日趋健全,特色小镇等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初步显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影响显著增强。围绕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握先机,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乡规划日趋完善。围绕建设“一城四镇三十个中心村”,在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和行政管理上不断进行优化。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城市控规和中心城市设计,明确了“东进西拓南理北抑中提升”的县城发展思路;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xx-20xx)、《县城城市双修专项规划》初稿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将对县城总规开展中期评估维护。完成xx镇特色小镇专项规划文本以及xx河乡xx村、xx乡下xx村、xx村等x个重点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东关幼儿园、梅杏剧院、游泳馆项目开工建设,亲水商舟、全民健身中心商业部分招商运营。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完成。组建城投公司,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对县城新建路沿线建筑立面进行提升改造,外立面涂料粉刷基本完成。实施县城绿地综合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x万多平方米,建成xx座小游园,“国家园林县城”通过省级初审。

(三)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xxx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x公里。县城公交首站投入运行,县域交通实现循环连通。开工建设庙沟、国华片区供水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x处,解决x个行政村,xx个自然庄,巩固提升x万人的饮水安全。推进“气化xx”,全县xx个乡镇、xx个村、约x万户居民用上了煤层气,农村气化覆盖率xx%,县城供气普及率x%,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x%以上。

(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中村旅游名镇、端氏商贸重镇、嘉峰工业强镇、郑村幸福小镇分别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试点加速推进,x个乡镇的x个村先行先试,已经初见成效。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省、市验收和农业部初检。xx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分房到户,村级集体经济零收入村全部“破零”,贫困县退出xx项指标全部完成,继20xx年脱贫摘帽后20xx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五)民生保障持续加力。城镇新增就业x人,创业带动就业x人,转移农村劳动力x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开通农村客运公交线路54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建制村x%通客车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x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x元,增长x%。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x%,基本养老保险覆盖x万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镇化率偏低。目前xx县城镇化率仅为x%,明显低于全国(x%)、全省(x%)、全市(x%)平均水平,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基本在xx%以上,城镇发展速度较慢,质量较低,城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二是基础设施滞后。xx区位交通先天不足,境内无高速铁路、机场;县城管理粗放,车辆乱停乱放比比皆是;雨污分流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厂阶段性超负荷运转。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xx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将近x.x:x,如果把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差距比则会更大。四是农村凋敝现象严重。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大量耕地抛荒;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乡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五是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坍塌房屋随处可见,农村居民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

三、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坚持四区联动战略布局,根据城镇化发展现状,不断构建功能明确、定位清晰、支撑有力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建议调整行政区域,将xx乡与xx乡合并,组建xx镇;将xx河乡并入xx镇,后一分为二,以xx沟、xx、xx庄一线往东组建新的xx镇,xx镇实行社区化管理,建立居委会制度。二是推动建设明代风情小镇、xx旅游小镇、xx湖小镇、xx康养小镇四个特色小镇,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形式。三是着力打造两条风光带。西边,要以“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以迎白路为轴线,辅助小园区点缀,融入各村的原生态景观,全力打造“如画xx之百里画廊”。东边,要加快实施沁河河道治理工程进度,以沁河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为主线,打造集山水风光游览、古堡寻幽探奇为一体的百里沁河风光带。

二是完善市政设施。实施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线入地工程,统筹城市地上地下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布局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开工建设第三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增加x万立方米。实施县城供电双回路工程,保障县城居民正常用电。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提高x.x万立方。实施县城生活垃圾全资源化处理项目,形成垃圾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循环型城市。加快雨污分流工程进度,全面改造合流制管网,建设一批下凹绿地、人工湿地和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设施,建设“海绵城市”。通过一些列举措,全面补足基础设施历山欠账,实现自来水覆盖率xxx%,燃气覆盖率xxx%,集中供热普及率xx%以上,污水处理率xxx%。

三是加快三城同创。卫生县城创建方面,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县城范围内剩余旱厕进行改造,对现有公厕进行全面提升;实施县城内建筑外立面净化提升工程,提升整体形象。新建x-x个农贸市场,把游街商贩集统一管理,彻底消除随意私设摊点、马路市场等现象。文明县城方面,实施示范一条街亮点工程,坚决完成考核硬指标,推行志愿者服务常态化,进一步规范居民行为,全面提升软实力。园林县城方面,着力推进大环境绿化、游园建设、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庭院增绿工程、道路绿化和街头零星绿化建设,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特色景观。

四是创新城市管理。健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运行机制,畅通“xxxxx”城市管理服务热线,依托综治平台,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执法管理。实施“引摊入市”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在各社区打造便民超市、零售药店、物流配送等便捷生活服务圈,有效解决街道乱摆乱设摊点问题,切实提升城市综合服务管理水平。提高车位供给,鼓励有条件单位挖潜改造、对外开放停车场所,新建小区按x:x的比例全部配套停车位。建立智慧云交通平台,对县城所有停车位实行智能化管理,从根本上补助城市停车管理短板。

五是实现充分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千年古县,如画xx,突出生态、休闲、康养、体育县城特点,全面提升县城宜居宜业指数,吸引农村人口到县城居住、工作,吸引外出务工创业人士。‍要降低入城门槛,创新户籍管理办法,保证已落户城镇的农村人口、外来人口享有与县城居民同等的权益。同时,在城乡结合部迎头和国华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实用性,继续规范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管理,举办创业培训班,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为创业者提供了最前沿的创业指导和最及时的资金保障。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

六是加大中心村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合理安排建设项目,重点建设30个中心村,确保建设资金向中心村投放,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心村集中。坚持搬迁和发展两手抓,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潜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四好”农村路;引导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厕所、垃圾、污水治理“三场革命”,补齐影响农村生活品质的短板。

七是推动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xxx、xxx、xxx、xx、xx、xxx、xx七个农林文旅康试点村,要围绕探索“亲子游”、打好“果蔬牌”、念好“山水经”、打造“休闲游”、叫响“文化牌”、绘好“乡村画”总体思路,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落地,推动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加速提档。除百里画廊沿线7个村外,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其它乡镇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农业为基础、林业为保障、文化为底蕴、旅游为平台、康养为方向,编制本地区融合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发展以观光农业、亲子乐园、森林康养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引导促进城镇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要加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区政策保障力度,凋敝宅基地复垦收益全部返还乡村建设,以政策投入引导人力、财务、物力的投入,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八是深化凋敝宅基地改革。积极推行“大村庄制”,对户籍人口500人、常住人口xxx人以下的村庄进行合并,统筹压煤村庄搬迁、地质灾害搬迁和煤矿采空塌陷区搬迁和凋敝宅基地复垦搬迁,拆除破败村庄,工业区、工业点的居住小区与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到x城x镇统一布局。目前,xx县农村凋敝宅基地复垦方案已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配套政策已出台,20xxx年出售建设用地指标xxxx亩,获得x亿元收益。今年计划拆除破败村庄xxx个,完成xxxx亩宅基地复垦的竣工复核、验收等工作,如期归还省里用地指标。同时,新交易全省易地交易指标xxxx亩,累计创造财政收入x亿元。投资x亿元修建县城移民房,到2020年,易地搬迁群众x万人,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九是谋划重大项目。一是沁煤外运专用铁路线。xx县入股xx%,xxx煤集团、中煤集团、xx煤矿共同组建煤炭铁路运销公司,总投资xx亿,建设xx专用铁路,与xx线xx站接轨。到20xx年底完成建设,实现区域内煤炭年产能xxxx万吨的铁路运输外销。二是加快县城南外环路进度,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建设xx集运站,提升城乡货物中转和物流配送效率。三是规划建设xx至xx高速铁路晋城至韩城段建议,运城到晋城高速铁路,已经列入规划,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争取将站点设在离县城xx分钟车程内。四是xx通用机场。积极和省里沟通对接,争取将xx县通用机场列入省里布局规划。

十是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改善县河水生态。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完成后日提水xxxx立方,用于补给景观用水,为河道“解渴”。二是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积极向上级政府建议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并参照天然气资源税率,按x%从价计征煤层气资源税,专项用于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三要划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良。四是建设防护林带。加强县域范围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通道绿化提升工程,对铁路、干线公路两侧建设xx米宽防护林,对xx高速沿线两侧荒山以及xx镇、xx镇、xx镇和xx乡x个出入口连接线进行绿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xx调研报告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讨会”在xxxx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从产业振兴、科技兴农、人才兴乡、乡村治理、文明进步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实现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xx,一座在歌声中成长的城市,近年来,积极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努力探索具有xx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xx争做“排头兵”

20xx年,国家发改委在中部地区布局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鼓励中部地区重点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探索。

置身中部崛起大潮中,xx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城乡布局、交通路网、产业板块,构筑起了“一轴三带”“两城七园”“三河三山”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城乡交通格局、“一核两园四组团”新型城镇格局。

据xx市市长吴新伟介绍,xx市把握改革试点机遇,先行先试,以“简政放权”实现“强镇扩权”,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进一步激发土地、金融等要素活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注重产业支撑、增强“造血”功能,推动园镇融合,做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工业经济,带动园区周边乡镇迅速发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和全域旅游,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城乡管理同一标准、构建资源要素一体化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化配套、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的城乡发展格局,倾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城市。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加大基层公共服务投入,促进城乡优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近三年投入近xx亿元积极改善基层办学、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教师、医师支持计划,促进城乡资源高效流动、均衡配置。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先行一步的xx镇,如今已经结出累累硕果。xx镇主攻“改革开放、产城融合、品质提升、和谐共建”四大战略,突出“改革、项目、产业、生态、民生”五条主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完成财政总收入x.xx亿元,今年x—xx月份,完成财政税收x.xx亿元,预计全年可达x.x亿元。“xx速度”不断刷新,获评中国最美乡镇、国家卫生镇、长沙市“十快”乡镇等荣誉称号。

xx花炮响天下,花炮之源在xx。xx是全国花炮及原辅材料交易中心,是全球花炮行业最完整的产业链条“集散中心”。近年来,xx高举“产业振兴”旗帜,推进花炮产业集聚发展。20xx年xx花炮产业总产值达xxx亿元。

接下来,xx将着重打造“文旅+产业”双轮驱动的特色烟花小镇品牌,建设一座既能彰显千年花炮文化底蕴,又能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烟花小镇”。

建言献策乡村振兴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xx表示,国家发改委2018年有两项重要工作要做:一是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沙市委常委、xx市委书记xx考虑最多的三个问题:一是乡村振兴的方向是什么?二是乡村振兴的内涵是什么?三是乡村振兴的宝藏是什么?

对于上述问题,xx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指明了方向并明确了任务,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方向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既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也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要真正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未来十几年我们要着力提升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要促进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服务均等化;要以特色小镇为抓手。”

xxx认为,特色小城镇是城市体系的尾巴,是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发挥特色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把内生性的特色小城镇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也是力量所在。”

在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综合业务局局长梅世文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应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xxx认为,推进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需要乡。将城市和乡村作为命运共同体,发挥城市的凝聚功能和带动作用,有效激发乡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等配置,最终可实现以乡融城、因乡促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中国xx银行xx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xx集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兼)xxx认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应是城乡融合,要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农村不再仅仅是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工业,更强调城市和农村两个板块要共融共生、共同发展,并且要协调发展,要实现土地、资本、劳动等各个方面要素的双向流动。

“建立和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就是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实践,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罗方科表示。

城乡融合发展的“xx探索”

xx市依托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确权颁证、价值评估、风险缓释机制等方面进行尝试,有力支持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xx县制定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管理办法》等区域入市配套文件,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基准地价及城镇标定地价的财政评审工作已完成;

xx市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中药材、钧瓷文化和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全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正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xx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我市把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工程来抓,围绕承担的“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五大领域的试点任务,找准突破口、抓牢发力点,主动担当作为、强化改革创新,致力探索具有xx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用好“关键一招”‍盘活“地钱”资源

“真没想到承包的土地还能抵押贷款,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x月xx日,xx县xx镇xx村农民李保卫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功从xx村镇银行办理贷款xx万元用于收购小麦。

围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两项试点任务,我市坚持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这一核心思路,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着力破解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等难题。

在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方面,我市对全市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了深入调查,积极开展入库项目筛选工作,并确定建安区、鄢陵县为全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先行先试单位,编制完成了xx个试点地区的村庄规划。目前,鄢陵县已启动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编制工作,集体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基准地价及城镇标定地价的财政评审工作已完成,建安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项目正在评审,两地均制定了区域入市配套文件。此外,我市还研发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系统,与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交汇,承接入市出让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研究制定《xx市集体经营性建设入市管理办法》。

在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改革探索上,我市已分别在20xx年和20xx年完成全市集体林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xx年,xx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县市之一,通过创新颁发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权证、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配套措施,探索出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基金”的贷款模式,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降至x%,有力支持了土地流转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推动“人技”入乡‍“搭台”协同发展

“跟着博士学种田,瓜儿甜来心也甜。”x月xx日,在xx市xx种植专业合作社种业基地精心打理“金中黄”香瓜的农民xxx开心地说。

该合作社理事长xx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科研、试验服务和繁种工作,成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xx%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合作社成立以来,培育了大量新型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还承担了新品种科研展示平台建设,很多优秀的粮食、瓜果、蔬菜品种通过比较进入了生产环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朱伟岭说。

带动更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就业,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xx市种业基地的运营模式,正是我市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的生动实践。

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技术、人才下乡,我市建立了市级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xx科技大市场,依托其中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筛选适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整合加工成农业科技成果库,促进农村技术转移转化;同时,大力实施“xx英才计划”,加大乡村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目前,全市共有科技特派员xx人、科技特派员服务队x个,2019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xxx余场,培训农民xxxx多人次。

加强农村吸纳生产要素的载体建设,建立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促使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平等交换。我市大力推进特色小镇、现代产业园、美丽乡村等发展载体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夯实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全市共培育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xx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市级以上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x个,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x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x个。

做大民生“蛋糕”‍共享均等服务

“要深刻领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远眼光谋划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提供强大支撑。”在2019年全市教育大会上,市委书记胡五岳的话掷地有声。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做大民生“蛋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正逐步建立健全。

在教育领域,我市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组建城区教育集团xx个、乡镇中小学教育集团xxx个,覆盖学校xxx个,带动了全市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农村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xx%,乡镇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覆盖率达到18%,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初中覆盖率达到xx%,鄢陵县被评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在医疗卫生领域,我市从20xx年开始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先后组建城市医疗集团x个、专科联盟x个、城乡跨区结合医联体x个,xx县获批全国首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域范围内x个市级三级公立医院、x个县级医院和xxx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心电、应急指挥和双向转诊,极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此外,我市扎实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鄢陵县获批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2019年年底,全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均实现xxx%覆盖,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xx%。

此外,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共投入资金xx亿元,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全市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鄢陵县获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工作和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试点县”。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是机遇,更是责任;是促进地方发展的强引擎,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验田。跨向城乡融合发展新梦想的xx,将持续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针对性、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路径和方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鲜活的“xx经验”。

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含发展进程、问题与路径)

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政策的日益推进,城乡关系呈现显著变化,总体呈现出由城乡分割到逐步融合的趋势,城乡经济联系趋于密切。

(一)城乡政策:历经“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演进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上世纪xx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城乡关系变动激烈,发展不均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长期受到国家重视。19xx-19xx年***连续x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xx年开始,连续xx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彰显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直接推动“三农”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一号文件的主题从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到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不仅囊括农村制度层面,而且直接涉及到农业农村的发展。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解决城乡发展均衡性问题,城乡发展政策经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演进过程(见图1)。20xx年xx月,党的十六届三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位于x个统筹的首位,核心是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政策更侧重于政府行为,由政府指导资源配置。20xx年xx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政策重心依然侧重于城市,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乡村作为与城市具有同等地位的有机整体,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存共荣,表明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城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反映了***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具体要求。

(二)城乡关系: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城乡关系发展不平衡的日益重视,城乡政策逐步推进,从通过价格剪刀差实现农村、农业支持城市、工业发展,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再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概括起来,我国关系呈现由城乡分割到城乡逐步融合的趋势。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某种程度上表征城乡融合程度。通过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大致经历x个阶段。

19xx-19xx年为第一个阶段,即城乡分割走向低水平城乡融合阶段。这一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比从19xx年的x.xx下降到19xx年的x.xx。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低点,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率先改革,使农村要素得以释放,农村活力得以激发。

19xx-20xx年为第二个阶段,即城乡分割向高水平城乡融合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城乡收入比从19xx年的1.xx上升到20xx年的x.xx,突破国际警戒线,城乡差距成为我国区域差距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廉价原材料的供应,还是农村市场的支持,农业、农村在支撑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作了充分准备。

20xx年以来为第三个阶段,即向高水平城乡融合迈进阶段。这一阶段城乡收入比在显著下降,前阶段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引起党***、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位,为向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迈进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城乡融合的主要特征

1.人口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加快。

户籍制度松动以来,“进城”“农转非”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镇化率显著提升。19xx年,我国城镇人口仅x.x亿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xx.x%。20xx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达到x.x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9.58%(见图3)。20xx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20年达到xx%的目标,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入城市。此外,20xx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20xx年开始,在全国组织xxx个县市区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试点工作,返乡创业蓬勃发展。初步统计全国返乡创业的人数约xxx万人,对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城乡资金流动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资金流动密切,特别是农村资金在较长时间内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总体而言,主要途径是价格渠道、财税渠道和金融渠道。从价格渠道看,“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推动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据统计,“剪刀差”占农民总负担比重一般在xx%左右,最高时曾达到xx%。19xxx-19xx年,农村资本通过价格渠道向城市输送了xxxxx亿元。从财税渠道看,国家一直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支农资金不断增加,从19xx年的xxx.x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xxxxx.x亿元。同时,农业各税和乡镇企业税是国家财政从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村资金通过财政渠道流出的主要方式。农业各税从19xx年的xx.x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xxxx.x亿元,乡镇企业税也从19xx年的xx.xx亿元激增到20xx年的xxxxx.xx亿元,加剧农村资本通过税收方式外流的现象。从金融渠道看,城乡资金流动主要以吸收农村存款和向农村发放贷款方式实现。总体而言,金融渠道像是市场机制的“抽水机”,将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向城市。农村信贷资金净流出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20xx年农村净流出额已达到xx.x万亿元,从农村存款余额占社会存款余额的比重始终高于农村贷款余额占社会贷款余额的比重,20xx年分别占到xx.xx%和x.xx%(见表2)。城乡资本通过信贷渠道的主要特征是农村资本持续流向城镇部门。20xx年开始,这一趋势有所缓解,农村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开始上升,***更加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农村存贷款余额占比之差由负转正。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显著提升。20xx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为x.x%,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为x.x%(见图4)。尽管如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xxx元,城乡收入比为x.xx。20xx年,城乡经营净收入比为x.xx,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是农村居民的xx.x倍、x.xx倍、x.xx倍。

(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全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20xx-20xx年,全国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乡镇卫生院的支出占比分别提高x.xx、x.xx、x.xx个百分点。其中,在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支出增长xxx%。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依然较大。在农村医疗、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城市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农村的x.x倍,城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是农村的x.x倍,城市幼儿园专任教育人数为农村的x.x倍,农村在享有医疗、教育方面远远落后于城(见表4)。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的人均补助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20xx年,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人均xxx.x元/月,农村人均xxx元/月,差额达xxx.x元;城市低保人均补助水平为xxx.x元,农村仅为xxx.x元。尽管城乡保障水平日益缩小,但现实仍具有较大鸿沟。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面临较大短板

新世纪以来,我国特别重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差距有所缓解。但是,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仍然面临较大挑战。20xx年,农村集中供水的行政村比例和村内自建集中供水设施的行政村比例分别为xx.xx%和xx.xx%,整个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供水普及率高xx.xx个百分点。能源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农村地区仅xx.xx%的村落开通了燃气,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xx.xx%的燃气普及率,农村地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约为城市地区的x/x。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xx.xx%和xx.xx%,而农村地区仅为xx%和xx%,分别低于城市xx.xx个百分点和xx.xx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落后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征,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现代化成果的分享。

(四)城乡自由流动面临制度性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政策的重点是牺牲农村、农业的利益,支持、支援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和乡村完全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无论是“城乡统筹”发展还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重点都是进一步突出城市的主导作用,以城市带动乡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强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及工业的带动作用,丝毫没有显现乡村的价值。受长期计划经济和城乡建设路径惯性的影响,以城带乡的政策惯性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城市和工业优先发展的思想,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乡村与城市同步发展。

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人、财、物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受到诸多限制,机制尚存严重壁垒,限制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城市就业制度改革等使农民流入城市的环境有所改善,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进城的门槛,农民依然无法同等分享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特别在城市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使农民难以实现在城市定居的目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尚须突破。尽管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这“三块地”改革及农村承包地这“一块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所推进,但体制性突破尚待时日。城乡金融存在严重藩篱。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工商资本下乡在政策上依然面临着严重束缚。面对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切实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五)城乡融合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受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各大区域板块城镇化推进程度差异明显,各种类型城市以及离城市不同距离的地区城乡融合状况迥异。

总体上,城市群地区城乡间基础设施实现了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处于向高水平城乡融合迈进阶段,基本具备城乡高度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除去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周边近郊区,主要指的是省级、地市级中心城市及周边,处在城乡分割向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准备阶段,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以城带乡作用明显。

小县城及镇周边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发展较为均衡,处于城乡分割走向低水平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发展模式更多体现为农村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小县城及城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城镇工业产品服务农村市场,城乡要素流动相对频繁,县城及城镇极大地发挥了联系城乡的纽带作用。

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幅员辽阔,距离城市较远,受到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较小,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角度看,不具优势,但土地制度改革潜力亟待释放,并应以此增加偏远农村村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城乡融合发展评价

(一)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呈现阶段性、区域性特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进展,突出表现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xx年,城镇化率达到xx.xx%、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城乡收入比近xx年实现平稳下降(见图2),逐步实现高水平融合;城乡面貌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延伸,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群体日益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融合经历了从最初的城乡分割走向低水平城乡融合,再以城乡分割为代价向高水平城乡融合做准备,最后向高水平城乡融合迈进,体现了鲜明的阶段性。不难发现,城乡融合始终是大势所趋。

但是,我国现阶段城乡融合区域性差异明显,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城乡融合状况在x个区域板块中较差,但城市群地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周边由于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城乡融合状况较好,城乡融合水平也较高。

(二)城乡融合发展是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契合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立足新时代,面对农村发展短板,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过长时间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城市文明。同时,城镇化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品和资源形成巨大需求、支撑乡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由城镇向农业农村领域延伸,实现对乡村价值的再发现和再利用。城镇化战略立足城市,联系着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依靠着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的契合点,也是实现城乡互利共荣的有效路径。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要逐步深化

城乡融合是对城乡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应将城乡和乡村当作有机整体,扬长避短、各取所长,特别是对农村农业的功能和形态进行突破。

城乡融合发展包括要素、城乡经济、城乡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多方面的融合。城乡要素融合,是指人、财、物实现双向自由流动,实现等值。城乡经济融合,是指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有机体。城乡空间融合,是指城乡空间形态各取所长互相渗透,城市有美景与生态,乡村有便捷与现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融合,是指将城市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科教、文化等相关设施向乡村蔓延,实现一体化。公共服务融合,是指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切实实现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融合,是指城乡物质、能量循环系统健全,乡村田园风光向城市渗透,城市环保理念向乡村拓展。

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包括上述6个方面。应特别注意的是,受我国城乡关系差异化和阶段性特征影响,不同区域间城乡融合的侧重略有差异,城乡融合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四、差异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以城乡统一规划为抓手,将城市群地区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

城市群是最具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条件的地区。应以城乡统一规划为抓手,推动城市群地区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城市群地区规划一体化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将城乡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纳入统一规划,甚至将乡村特色风貌规划等纳入城市规划统一考量,重点推进城市和乡村地区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甚至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合,加强“三区三线”的管控作用,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田园风光总体设计,实现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借景”,用乡村的田园风光和秀美环境点缀城市文明,用城市的现代文明促进乡村发展。重点打造若干田园综合体,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以产业融合创新为纽带,提高城市群外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乡村地区辐射带动力

除去城市群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周边近郊区,主要是指省级、地市级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为满足大城市居民拓展性、改善性生活需求,大城市周边地区可利用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连接,以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为纽带,推动与城市融合发展。

以都市圈发展思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合理定位周边农业发展特色,发展都市型农业,满足城市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与城市其他产业互相渗透。

培育农业新兴产业,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助推农业产业全面发展,筑牢城乡融合的产业基础。拓展农业农村服务功能和增收渠道,发挥生活供给、美化环境、调节经济、创造就业、稳定社会、观光旅游等多种功能。

推动农村人口与产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均衡转移,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路径。

(三)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提升小城市周边整体发展能力

小县城及城镇是我国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周边城乡要素流动频繁,产业发展相互支撑,工业和农业互促明显,具有低水平城乡均衡发展特征。对于此类地区,应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农村要素向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小城市周边整体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政策,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强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发展,提升工业发展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动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四)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释放偏远农村地区发展活力

推动城乡融合,统筹利用城乡优势资源。偏远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应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市场化手段,释放农村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效能。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允许偏远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与沿海等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实现跨省交易,村社集体、农民分享城镇化、工业化红利。推动宅基地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鼓励发达地区城市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下乡,为助推农村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多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存量土地,通过村庄整治、农村空闲零散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重点支持乡村振兴。

(五)推动城乡融合模式创新

1.小城镇、特色小镇推动模式。

特色小镇是城乡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通过建设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从而实现单向城市化到城乡融合的转变,加速人口、资本、土地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形成城、镇、乡村三者的功能分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2.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推动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变革,广泛吸纳城市工商资金、先进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创新乡村产业发展形态和模式,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3.共享农庄发展模式。

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升级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打造“民宿+农地”休闲养生产品,推行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转让经营权租赁给“候鸟”人群、城市居民,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事体验。

4.城乡要素对接模式。

充分利用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优势,推动城乡要素对接,特别是通过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将发达地区城市的优势与不足同欠发达地区乡村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对接,实现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对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以乡村土地资源弥补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省农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的有关要求,由委副主任xx带队、委x处处长xx参加的调研组,于x月x日—x月x日赴xx县、xx县、xx市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调研,组织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深入乡村、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x个点实地参观考察。总的看,各地都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内容也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和产业生产经营特点,谈了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xx市及xx市都能认真贯彻落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着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

(一)科学谋篇布局,统筹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各地在产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既有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在各产业发展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发展理念和思路。xx市提出了“五六七”发展战略。xx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工作重点敲在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上。xx县按照“一个统领、两条主线、一个保障”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绿色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xx市提出建设“一心、一园、两带、五区”的发展思路。‍

(二)依托资源优势,重点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各地都能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xx市在稳定玉米、大豆农产品种植的前提下,着力建设七大产业基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xx市依托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人参产业实现产值x亿元,同比增长x%;特产总产值预计实现x亿元,同比增长x%。xx县紧紧围绕打造x道地药材产业大县,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中心,加快推进三产融合、生态循环、水源地保护、休闲旅游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功孵化出六大典型绿色发展模式,现已被评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xx县着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园艺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化、市场化经济格局。目前,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屯x个,其中特色产业专业村屯x个。

(三)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近些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农村改革,积极挖掘结构调整、畜牧养殖、转移就业等方面的增收潜力,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确权颁证、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尝试通过改革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巩固农村改革成果。xx县已完成所有村的外业测量,经确权公示后,年底前可完成证书发放的准备工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地贷”、“吉牧贷”、“棚膜贷”“政银担”业务等已经启动。xx市在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多条腿走路,多方发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通过调结构促增收。201x年xx县调减籽粒玉米x万亩,完成粮改饲x万亩,调减后主要种植中药材、鲜食玉米、杂粮杂豆、大榛子、蔬菜等作物。二是通过劳务经济促增收。201x年xx市转移农村劳动力x万人次,占农村劳力总数的x%,劳务收入x亿元,平均每个劳力x万元。三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促增收。xx县依托x家鲜食玉米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单的形式发展鲜食玉米基地x万亩。通过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项目x个,带动x余户农民就业。四是通过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增收。各地都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好各类农业扶持项目引导产业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xx市新发展家庭农场x个,总数达到x个,新发展农民合作社x个,总数达到x个,新增土地流转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占耕地面积的x%。xx县、xx县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强化配套服务,发展农家乐、农村田园综合体、旅游饭店、文化体验、滑雪度假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调研组在听取工作汇报的同时,重点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的来说,农村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从大的方面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农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是xx、xx年代的水平,三北防护林建设进程缓慢,乡村道路虽然发展较快,运行到目前大多数开始进入修缮期。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投劳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各地都有部分村屯农民没有吃上自来水,相当一部分村屯没有硬化路面。据xx市反映,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问题比较普遍,技术装备水平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功能性配套不完善。

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是有些政策需要完善。如国土和林业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在农业用地划定上存在争议。xx县xx镇的部分平整土地林业部门划为林业用地,相当一部分山坡地国土部门划为农用地,而且,平整的林地和山坡的农用地不能相互调换。二是政策的综合效益不高。各地普遍反映农村的各类优惠政策很多,但相对分散,缺乏统筹使用一盘棋的工作机制,资金使用效果不佳。三是政策扶持的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扶持政策大多是计划经济保xx来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政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如园艺特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很少,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食用菌、小类经济作物等,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农药使用登记目录。四是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据基层反映,农业项目小、散、多、杂,近些年来成为检查的重点,一个农业项目往往要接受x个部门检查审计评估等,使基层应接不暇。五是政策扶持的引导力度有待提高。如,玉米秸秆“五化”政策覆盖面有限,禁止焚烧的堵与让农民不烧秸秆的疏不相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不到农用电价。相当一部分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机械(如玉米扒皮机、冷藏车等)没有纳入补贴范围。设施农业建设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建设初期还要向国土部门交纳数额很大的保证金,等等。六是扶持政策与农村实际不完全相符。有些政策规定的太细、太死。如按规定x万元以上的农村项目需要招投标,增加费用,增加程序,效果又不好。有些就地取材的项目需要开正式发票,增加税金,增加不必要支出等等。

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农民思想认识滞后,不敢调、不会调、从而导致不能调,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进程,相当一部分坡耕地仍然种大苞米,产业结构不优、区域集中度低、地方特色不明显、生产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较为普遍。三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土地经营碎片化和小农户分散经营,严重制约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四是缺少自主优良品种。玉米、水稻有一些国内自主品种外,蔬菜、特产、中草药、经济作物等其它农作物很少有自主品种,农民种子的来源基本上是依靠企业宣传和推广。一些地方的园艺特产品还处在谁种植谁试验的阶段,也没有达到适区适种的要求。产品商品性状不优、品质效益不高、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出。五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清洗、分装、预冷、储藏、加工也没有,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六‍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七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八是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一家一户经营与大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仍然没有缓解。据xx禾韵蓝莓龙头企业介绍,高峰时雇佣当地农民上千人采摘蓝莓,男女劳动力平均年龄x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或多病者,素质偏低,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xx市统计,全市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超过x周岁。据xx县、xx县介绍,农村户口考入大学又返回农村就业的不足x%,即使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村青年,结婚后基本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城镇居住。

农村环境整治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屯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据xx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反映,农村面源污染占全部污染的x%,已经超过城市,地下水超采、污水随意排放、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农药薄膜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非常突出。

(六)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20字方针与原有新农村建设的提法有一些新变化,要求今后工作着力点也应有所调整。如:与治理有效相对应的乡村民主议事制度应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在议事程序、范围、参加人数等方面都要有新的制度安排。总的讲,乡风文明建设任务还很重。一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不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没能带领农民群众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二是由于农村文化硬件设施薄弱,基层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投入精力不多,以及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等因素,导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高,农民思想观念不新、意识水平较低,农村文体活动不多、精神生活贫乏,少数农民农闲季节沉迷于宗教信仰、玩麻将、赌博等。三是农村封建迷信、腐朽思想、陈规陋习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红、白喜事讲排场,大操大办,对老人重葬轻养。据xx反映,部分地方农村随礼占农民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三、对策及建议

下一步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要矛盾,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以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为指导,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加强农村医疗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如基层普遍反映,给玉米生产者补贴与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相矛盾,财政补贴应重点向结构调整的产业倾斜。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传统村落,使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确保城乡居民能够均衡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搞好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突出城镇带动战略。着眼于优化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从产业、居住、文化、‍教育、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综合考虑乡村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城镇新型农村、新型社区为支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城市带动县城、县城辐射乡村的城乡融合体。推进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走农村人口异地与就近就地城镇化并存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镇吸纳能力。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思想。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新增资金更多地投入农业农村。对于经营主体无力经营或利益不大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整合权更多的下放给县市。三是统筹乡村产业布局,确立适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优先及重点产业。建立科学的产业发展保护体系,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政策项目扶持上要有所偏重。按照当地资源禀赋的要求,遏制小而散、小而全的产业,避免浪费资源环境,禁止在不适合区域发展相应产业的作法。

尊重市场规律,明确政府职责。全方位、大尺度地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在放管服上下功夫,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政府职责,,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一是科学制定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体系。包括调整和完善原有的政策,如基层普遍反映,给玉米生产者补贴与调减籽粒玉米生产面积相矛盾,财政补贴应重点向结构调整的产业倾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十九大精神相适应的新政策等,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治什么都要十分明确,通过政策这个指挥棒,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问题。二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重点是在项目审批、权利下放、土地流转、农业保险、融资担保、用地用水用电、减轻企业负担、绿色通道等方面,规范部门职责,防止不作为。同时,更要防止添乱添堵的乱作为。三是加大重点产业的组织保障。建立支撑产业发展的工作队伍、技术队伍,健全网络,配齐人员,保障经费。四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由政府立项、大专院校承担,研发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实验示范,成功后逐步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应恢复以往基层技术推广事业单位在实验田进行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功能。五是提供信息服务。依靠行政资源及时将产业发展规模、新品种、新技术、农资供应、企业信用评级、产购销等信息宣传到千家万户,由生产经营者自行决策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

(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吸引人才向乡村转移。人是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首要因素,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有智慧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人才振兴战略实施中,要设立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采取三项措施同时推进。一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安排报酬,建立适应农村各类产业发展的专家人才库,鼓励人才下基层,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充分挖掘、培养农村现有人才。这是相对快捷的方式。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退休的机关干部等回乡发展产业,尤其是要注重村组干部的培养,树立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的典型人物。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三农”工作队伍

xx年xx月x日至xx日,由省农委总经济师xx带队、委办公室xx参加,深入到xx市和长xx管委会两个地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何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指导“三农”工作能力”三个题目,采取听汇报、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两个地区农业比重不大。xx管委会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地区,全区下辖xx区、xx区、xx区x个经济管理区;共有x个行政村,

其中xx区x个行政村,xx区x个行政村,xx区x

个行政村,这x个行政村都是城中村,共有xx户农户、xx名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xx%左右;全区共有xx万亩耕地,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xx年全区粮食作物总产量xx吨,农业总产值xxx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xx市地处长xx脉核心区域,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市下辖xx县、xx县、xx区和xx市三县二区一市;共有xx个乡镇、xx个街道、xxx个行政村,乡村共有xx万户农户、xx万名农村人口;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为xx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量的x%,xx年粮食产量xx亿斤。两个地区农业比重虽然不大,但作为东部农业区,“三农”工作还是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里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当前乡村治理现状

调研中了解到,当前农村治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组织健全,有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农村三大组织能够发挥各级职责,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引导和组织村民抓好农村治理;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日趋增强,能够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事务的管理;农村普法工作深入民心,村规民约健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组织人选问题。一是村干部素质问题。调研中了解到,当前绝大多数村干部选举都不同程度存在贿选拉票问题,虽然村霸当选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有些有能力有素质的乡绅村贤、能人强者,由于缺少家族势力,广大村民没有看到实际利益,很难被村民被选举上来,而那些家族势力庞大的人,在选举前通过找家族的人说好话、许愿、送礼等拉票贿赂的手段,往往被选举上来。二是选举时间问题。现在选举时间是三年,选举时间间隔短,村干部上来熟悉一年工作后,就想着下一届如何选举。三是村级组织后备人选问题。村里留不住人才,无人培养现象普遍,另外由于没有合适接班人,村干部存在“世袭”现象,老子当村干部下去后,往往由儿子接班当村干部。四是管理手段缺失。由于村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上级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缺乏手段管理,往往依靠感情来管理,用工资来制约。

村民素质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人口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很多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素质的年青人都奔向了城市,留在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大都是年龄较大、文化较低、见识较少的人,这些人受传统思维禁锢、受文化素质制约、受农村现状影响,小农意识较强,在农村治理上发挥作用并不是很大。

治理经费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不强问题。有的农村通过机动地对外发包获得收益、通过固定资产出租获得收益等形式,能够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用于村本级治理,比如长xx管委会的x个农村,它们都是城中村,村里的一部分土地已经被征占,村集体不

仅分得了土地征占补偿费,而且还在城区分得了几套房子,每年通过出租房屋获得不少收益。而有的农村,比如xx地区的偏远农村,本身耕地就少,村集体没有预留机动地,这样的村集体没有任何资产和收益,在村治理上缺少资金投入。二是存在农村资金投入少的问题。农村资金投入零散化,比如组织部门投入到农村,一个村一年x万元,这点钱想做点事根本不可能,所以想通过有限的资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很困难。

乡村治理存在短板现象。虽然当前乡村治理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还存在着法不全、普法难、用法难、执法难、监督难等问题,“遇事找关系、办事讲人情、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虽然村里有村规民约,但基本上是挂在墙上,流于形式。

(三)意见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里提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应该说,为推动农村治理指明了方向,为乡村由“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的升级找到了路径,为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供了坚实支撑。

要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要抓好“堡垒工程”,让农村组织“强”起来。积极拓宽选拔培养基层组织人员的渠道和视野,给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提供“大舞台”,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队伍。积极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加强各类教育培训,确保村干部成为农村管理的行家能手。实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包村制度,定期与村“两委”成员进行谈心,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建设一支村民信赖的带头人。采取从优秀村组织中选拔挂任乡镇负责人、在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实行“固定补贴+绩效奖励”报酬、离任村干部补贴等措施,激励村干部干好有发展,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二是要抓好“活力工程”,让农村党员“动”起来。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激发党员活力,引导创先争优,保持先进纯洁。侧重在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私营企业主、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性别、知识、专业人才结构,不断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积极开展结对帮带、镇村帮扶活动,提高村干部思想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水平,使农村组织建设不断上台阶。三是要抓好“三化工程”,让群众满意“高”起来。做到常规工作制度化,常抓不懈,重在落实;重点工作项目化,抓点带面,转化提升;创新工作品牌化,深入开发,形成特色。要敢于直面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树立勇于负责的意识,强化克难奋进的信心、提升化解疑难的本领,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让村民信赖基层组织。

要加强村民素质教育。一是要加强义务教育,使农村孩子有学上、能上学、能学完,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未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二是要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发扬社会美德,提倡科学,切实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促进村风和谐,社会稳定。大张旗鼓宣传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此来教育村民、激励村民,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力,确保村民遵守道德规范。三是要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对村民进行《刑法》《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切实提高村民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着力健全治安防控机制,有效防止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减少民事纠纷,杜绝小偷小摸和其他违法犯罪行为;要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推介乡土风情和民俗习惯,用乡村文化品牌来增强村民集体荣誉感。通过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法律进家家家安,道德进家家家美,科技进家家家富,文化进家家家乐”的和谐健康氛围,促进农村治理迈向新的台阶。

要健全村规民约。要根据一村一屯的现状制定村规民约,努力在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一是要坚持管理性和引导性。村规民约被村民认可后,逐步会形成当地的风俗习惯。制定村规民约要注重摒弃旧的风俗,对新的风尚加以引导和提倡。时间长了自然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演变成为当地风俗,然后又反过来成为管理的补充手段。二是要坚持群众性和合法性原则。制定行为规范、事务管理等村规民约都应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违背和超出了法律范围,就会失去约束力。因此在制定村规民约中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让群众知晓认可。三是要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有些村规民约大而空的东西多,定性的多、定量的少,不易操作,致使成为“纸上村规”、“墙上民约”,失去了公信力。制定时要立足当地实际,条款要具体、明晰、量化,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约束、激励条款要真正落实到位,取信于民。

二、关于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里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三农”工作队伍现状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九个字完整地构成了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的基本能力素养。只有懂农业,才能对农业有认同感,全力发展农业;只有爱农村,才能对农村有归属感,长期扎根农村;只有爱农民,才能对农民有亲近感,一心造福农民。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们“三农”工作队伍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

想干事。就是对“三农”工作有一种状态,有一种激情,对“三农”工作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会干事。很多同志业务精通,能力较强,即使有些同志没有经过系统的院校学习、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但经过实际工作锻炼,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胜任岗位。

能干事。就是能用行动来说话,用实干来证明,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操作力,能够把“三农”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构问题。一是省管县后,市一级农业部门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基层干部有怨言。二是机构上下对口问题。以xx为例,xx市农委,包括农业、畜牧、农机、农垦、特产、粮食等内设机构,而xx县,农业、畜牧、粮食又都是分设的,属于平行机构,xx、xx等在园艺特产中心的基础上,又设立人参办公室,导致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存在一定问题。

人员结构问题。一是人员老化问题。就拿xx县农业部门来讲,全县共有xx个乡镇xx个乡镇农业站所xxx名农业工作人员,县农业局下辖xx个直属事业单位xxx名农业工作人员,而局机关只有xx名公务员,其中局领导就占了xx名,只有x名普通公务员,这

x名普通公务员中,xx岁以上的有x名,xx岁至xx岁之间的有x名,xx岁以下的仅x名,xx岁以下的年青人没有。整个长xx管委会和xx市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年青人留不住的问题。有新到农业部门的年青人,往往农业部门连人都没看到,就被政府和相关部门抽调走,而人走了编却不带走,导致招不了新的年青人,不仅干部培养接续断层,而且有些岗位工作受到影响。

工作条件问题。“三农”工作要经常到乡镇村屯和田间地头,基层普遍反映实行车改后,给“三农”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没有车辆下乡村下地头。特别是长xx管委会和xx地区,属于山区,有些村屯和土地在深山沟里,根本就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能进去。导致工作人员存在下乡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就不想甚至不愿下乡村走地头,不仅影响了工作,也对干部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次陪同我们调研的xx市一位工作了六七年的副主任下到县里,县农业局里所有副局长都不认识。

切身利益问题。一是公务员公务员编制少,职务晋升空间有限,这也体现在事业编的技术职称评定上。县级地区的农业部门是正科级单位,领导指数和非领导指数很少,可能一名公务员干到退休也就是一个主任科员职务,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升迁的无望,到了一定时期,必然影响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尤其事业编单位,人员多、职称少,竞争更大,按照论资排辈来,可能一辈子也进不了中级和高级职称,这些人年龄一大,工作热情减退,导致出现有些岗位表面不缺人、实际没有人干活的现象。二是混岗问题。基层普遍存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长期混岗工作现象,同样在一个科室工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不同,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工作经费问题。据他们反映,他们出差回来的差旅费、出差补助,由于缺少经费有的都无法及时报销兑现。

乡镇农业站所管理问题。xx市乡镇的七站八所实行双重领导,比如,农经站,县农业局负责管理,乡镇党委政府也在管理,实行双重管理、双重推荐、双重考核,但起到主导作用的还是乡镇党委政府,比如,xx县xx镇的一名副镇长,原先是这个乡镇农经站长,他提到副镇长位置,主要还是靠乡镇党委政府推荐上来,当地农业部门并不知道。而当前乡镇人员少、工作量大,乡镇党委政府在安排人员工作中,随机性大、灵活性强,很多农业站所人员不一定就专门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可能就会安排其他工作,从而影响了投入农业农村工作的精力和力量。

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一是从市县到乡村,不愿意主动干事,怕担责任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容错纠错机制有待完善,xx县国土局所有干活人员全都背着处分。三是人员多、干活人少现象普遍。

(三)意见建议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要配强“三农”工作队伍。首先,从省级层面要提高“三农”工作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爱农村、爱农民的思想品德。其次,对基层干部要呼吁破除制度壁垒,在编制、职务职称,给予倾斜,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担当精神。第三,要积极吸引有能力、有热情的年轻人投身到“三农”工作队伍,使“三农”工作队伍形成梯队,后继有人。

要创建平台,培育“一懂两爱”干部队伍。牢牢抓住人才强农兴农这个根本,在广泛采取各种人才培养、业务培训手段的同时,积极建立“三农”社会实践基地。比如,省农委建立“三农”实践体验园,利用坐落在xx市xx镇xx村的xx省农业科技示范园,组织各处室干部在播种和收获期间,到田间地头亲自耕种、亲自收割,让大家在参与劳动体验过程中,通过开展技术讲解、现场指导、实地体验、相互评比等活动,掌握农业知识,并通过参加劳动体验农民的艰辛和勤劳,培养“三农”工作人员爱农村、爱农民的浓厚情怀。

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调研中我们感到,当前农村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甘愿做农民的人并不是太多,原先那些扎根农村、视土地为生命、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都渐渐的老去。农村年轻的一代,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打个比方,两个地区每年农村考出去的孩子有一火车,毕业后回到农村的不到一卡车,即使考不上学校,宁可在外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面对这种现象,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即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也符合农村土地集约化的要求。要在广袤农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将各行各业的人才吸引到“三农”工作队伍中来,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

要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当前,解决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干部和农业管理者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加大培训力度。省里可以整合所有培训经费,制定一整套培训工作方案,从省到市到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比如,省农委干部可以到对口xx省对口挂职,学习先进的理念,也可以挂职到乡镇,锻炼培养干部,分层次、分专业培训市县农业干部队伍,解决基层干部队伍想培训无资金问题,对乡镇基层,可以实行“点单”式培训,只要我们沉下身来,认认真真了解基层所想所需,我们的培训就会有好的效果,就会得到基层农业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关于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指导

“三农”工作能力

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能够发挥示范作用,这是我们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

(一)当前“三农”典型现状

能够立足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典型。比如xx地区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的战略部署,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坚持走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游八大产业板块,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优势产区、优质产品。

能够立足地域优势培育典型。比如长xx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档次和水平。

能够立足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典型。利用展会经济,大力对外宣传推介地区的好资源、好企业、好产品;举办节庆活动,吸引外人来亲身感受生态农业;发挥“互联网+”优势,建立网上推介平台;调动省、市、区媒休,大力宣传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典型好经验。

抓品牌壮大典型。xx县xx镇xx村利用扶贫第一书记打造的老农夫品牌,半年时间创造产值xx多万元,带动农户xxx多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企业实力不够强,品牌不够响,农业基地建设滞后,企业发展资金瓶颈较大,影响了典型效应。

外部制约因素多,尤其这两个地区农村耕地较少,而且部分农业产业与林业部门紧密相连,林地的审批严重制约了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使得一些典型不够壮大。

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等发展不均衡,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的问题,没有形成集约集群的发展模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典型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意见建议

先进典型是旗帜,是方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不可替代的示范、引导、鼓舞和推动作用。

要善于发现打造典型。比如xx管委会,共有x个行政村,而且都是城中村,由于当地以旅游业为主,村民主要从事旅游行业。其中xx区的xx村,已经被征占,村民全部进入了城里,在城里分得了房子,他们在旅游旺季做旅游产业,在旅游淡季四处打工或者承包林地搞特色农副产业,完全实行了城镇化。能否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对其他村进行全部改造,彻底没有农民,使该地区农村全部变成城镇化。

要整合资金培育壮大典型。比如xx县xx镇xx村,省电视台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打造的长xx下老农夫品牌,目前这家公司运营模式是:虽然通过村集体注册并且宣传打造了这个品牌,但由于缺乏资金,品牌产品由其他公司帮助生产,他们只是负责销售挣提成,据他们介绍,这个品牌的产品只是挂在了淘宝网,而且在短短半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xx万,下步争取销售额达到x个亿,如果能向这家村办企业投入资金,形成自己的生产基地,再加之有自己的品牌,就能够扩大这家企业的生产力和生存力,进一步带动周边乡村增收致富,真正达到扶贫的目的。

要创新方式培育典型。当前,我们在宣传培育典型,往往采取传统的利用媒体宣传,是否可以利用代表全省的一个品牌,比如长xx人参,专门成立一个省级宣传队,到其他省份和大型城市逐个进行巡回现场推介宣传,通过采取专家介绍、现场品尝、免费发放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要树立品牌发展典型。从xx和长xx这两个地区看,他们有地域优势,比如参、蛙、菌、药、等等,都很具有地域特色,但实际当中,各打各的品牌,恶性竞争,市场品牌杂、乱、多,导致品牌效应不大,能否从省级或者市级层面,整合品牌资源集中打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关于促进农民内生发展能力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且必须要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中共***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和培养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培育的关联性

1.1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要“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现,需要农民具备现代的、科学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更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民需具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素质和综合性能力。培育农民以内生性经济能力、政治能力、文化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组成要素的内生发展能力,则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1.2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人才振兴是关键。乡村振兴为了农民,同时也必须依靠农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加大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方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及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落实,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现实困境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能力较弱、政治参与能力不足、文化素质能力较低、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等现实困境,严重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2.1经济发展能力较弱

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农民本身具有的资源有限,难以依靠自身能力获取有效的信息及资源,无法准确判断市场变化,从而有效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决策能力不够。无法有效掌握农产品市场供需变化,难以及时有效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决策,对市场变化信号不敏感,易导致生产决策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问题;二是生产技术能力较低。“我国大部分农民靠经验务农,‍其科技意识不强、科技应用能力薄弱、科技素质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多信奉经验主义,固守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机械的重复农业生产,科学生产意识欠缺;三是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大多数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个人经营、自给自足型,单个农民难以克服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局限,只能生产初级农产品,农业生产粗放分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困难;四是市场风险承担能力较低。受市场变化以及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由于农民的资源禀赋薄弱,‍大多数农民的风险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较低。

2.2政治参与能力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农民普遍存在参政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维权能力缺失等问题”。一是政治参与认知不足。在实地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农民的政治素养较低、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许多农民表示不太愿意参加如村委换届选举、村里重大事务决策等工作。对公民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往往只关注自身利益,‍对公共利益态度冷漠。许多农民表示不想过问村里事务,认为村委会“做什么”和“怎样做”与自己关系不大,主人翁意识不强;二是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民对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和认知,知法、用法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三是维权意识不足,维权能力缺失。多数农民对国家的政策了解不够,缺乏对自我权利的认识,维权意识不强。当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权,维权能力缺失。

2.3文化素质能力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农民中文盲、半文盲还占相当的比例,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相对匮乏,文化素质较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农民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与外界交流较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求知欲不强。由于农村文化服务资源严重不足,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满足。因农民自身知识、技能以及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局限,在闲暇时间里,大部分农民没有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多以打牌、打麻将、看电视、闲谈等方式消磨时光,甚至出现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由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一些农民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阻碍其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低下。

2.4社会交往能力不强

参与社会交往是获取信息、资源并吸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地域的限制以及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思维局限,眼光狭隘,其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不多。农民交往范围相对狭窄,且多为熟人生活圈,接触、了解新事物的机会有限,信息渠道难以拓宽,人际关系资本难以积累。农民对通过交往提升、发展自身的意识不足,参与社会交往以及寻求社会合作的能力也不强,难以获取外界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支持,不利于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的提升以及农民素质的提高。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和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培训提高、培育储备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将其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夯实农民职业化转型基础,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既要在‘培’上下功夫,也要在‘育’‍上做功课”,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满足农民在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升的需求,通过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进行精准的能力培育和政策支持,全方面多维度培育农民更具有内生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3.1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

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首先需增强农民的内生发展意识。一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自身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中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辛勤劳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二是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民要主动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并积极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更新农民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破除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谋取利润以及促进发展的经济能力,提升农民的市场竞争、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市场开拓的能力。

3.2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培育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将现代科技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在资金投入、资源配置、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保障,提升农民的生产技术能力及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需要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全面升级,“探索农业发展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整合农村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3.3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既是培育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要加强科学文化教育。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健全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民科学文化和职业素养培养,将科学知识、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农村,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要拓展知识技能培训。举办农民夜校以及各种技术培训班,培养农民现代科学农业技能,提升发展农业生产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农民的需求组织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向农民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技术运用、经营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指导。如根据农作物播种、成长的时节,及时应季开展相应技术培训和指导;三要培育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通过政策宣传、文化下乡、农村书屋、讲习所等,宣传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帮助农民获取相应政策信息,培养农民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农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主动参与有关乡村发展的决策、建设、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3.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增加农民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提高农民的交际能力,提升农村凝聚力。一是开展农村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农村传统节庆活动、民间艺术活动、文化下乡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的文化氛围,让农民更好地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一方面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并促进农民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增加互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并做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庙、祠堂等文化景观的保护、维护和修缮,保存乡村的共同记忆,凝聚农民情感;三是重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农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利用传统文化发展经济的技能以及挖掘文化价值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各类创意产业,并和新兴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延伸文化产业链,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

3.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还需整合资源、促进合作,为农民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整合乡村发展的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政府、市场、社会和网络等资源和力量,将其转化为农民内部发展和建设的能力。一是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拓宽农民组织规模和范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合作社联盟、小农户等”加强农民合作,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的组织合作能力。并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的共同参与,促进农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克服单个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足的劣势。二是加大农村电商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电商环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设施,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电商培训,提升农民网络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帮助农民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发展机会,并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和销售,推进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 汇编 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报告汇编(6篇)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报告 乡村振兴调研开题报告